
怀特海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了一个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该靶点与药物作用后可以有效阻止外源寄生虫侵入宿主细胞。这一作用靶点是寄生虫体内的一种特殊酶,该酶与寄生虫入侵宿主的行为密切相关,该靶点的抑制作用在疟疾和弓形体病方面尤为显著。
据目前研究所知,这些靶点酶属激酶类。
怀特海德研究所研究人员塞巴斯蒂安说,“这一研究揭示了与这类酶有关的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信息。这是首次发现钙调蛋白激酶与调控寄生虫入侵宿主的行为有关。通过研究得出的该酶作用机理对于后续研发新药物十分重要: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了该酶内部结构上的一个新弱点。这类酶对于包括疟原虫在内的此类寄生虫进行正常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刚地弓形虫能够在人体内引起弓形虫病。而弓形虫体内的激酶可以监督管控虫体的活动情况。一种特异性纳米抗体1B7可以与激酶的空间结构相匹配,与钙调蛋白激酶集合后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Ploegh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PNAS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杰西卡.英格拉姆表示,“纳米抗体1B7所与钙调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是一个新的药物靶点,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我们想对一些现有的纳米抗体进行药物筛选,希望能够筛选出以1B7类似方式与靶点相互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抗弓形虫药物。如果成功,我们可以将这种通过筛选纳米抗体与激酶结合物的方式用于开发更多种类的抗寄生虫药物。”
弓形虫病多发于免疫系统抵抗力较弱的特定人群,如婴儿、孕妇。这种寄生虫与能够引起疟疾的疟原虫联系密切。通过研究弓形虫病的感染传播特点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进一步了解疟疾的感染及传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