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各类各级社会办医院如何“走自己的路”

医院  发布于:2015/7/27  阅读量:529  来源:

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民营医院,其发展道路选择亦不尽相同。民营医院包括社会资本新办或合办及收购公立、民营及企业医院等两种不同举办模式。

三级综合医院

大型综合医院仍是当下国内医疗市场的主力军,凭借规模优势、品牌地位与学科优势处于医疗行业中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

 

社会资本举办三级综合医院,其发展策略如下:

(1)引进公立医院品牌

引进公立医院品牌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通过出让部分股权,让公立医院(往往是三级甲等)以无形资产入股,全面引入公立医院的品牌和医生资源,例如江苏仪征化纤医院和宿迁市人民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引入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二是不出让股权以特许经营或加入公立医院集团、医联体的形式引入公立医院品牌。近期北京卫计委声称,北京将很快出台健康服务业实施意见,届时将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三是以托管的形式,社会资本负责投资建设医院,医院建成以后委托公立医院进行管理,如郑州颐和医院在建成后委托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管理,医院名称也更改为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

(2)引进国外医院品牌

欧美一些医院往往具有较高的诊疗技术、良好的品牌、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国内一些社会资本在投资医院时,往往也热衷于同欧美的医院进行合作。但是,在与国外医院进行合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一些企业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与“高大上”的海外医院进行合作,到头来却因担负不起高昂的品牌使用费而贻笑大方。

对社会资本而言,与海外医院进行合作的利益不言而喻。如何挑选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在合作时需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对等原则,社会资本与海外医院在实力方面不能悬殊过大;二是目标一致,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要与合作方在办医理念上能够一致或者基本认同;三是落实好合作细节,引进海外医院并不是简单地在医院名称上加挂一下海外医院的品牌,而是要在疾病的诊疗环节、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细节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安排。

(3)人才引进与激励措施

三级医院不仅需要一批学科带头人还需要相当多的中层骨干力量。如何给予温馨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优厚的待遇、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在激励措施方面,民营医院要比国有医院更具灵活性和机制上的便利性。一些民营医院已经开始在与学科带头人进行“合伙人计划”,对重点医生实施股权激励,让医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与医院的利益息息相关。

(4)人才培养

国内各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垄断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作为民营医院,无论怎样做好人才的引进终究是无源之水,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才是根本。三级医院的发展之路也均是寓医、教、研、防于一体,缺乏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医院的发展必然面临后继乏力。不仅民营医院,甚至公立医院为了与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竞争,也不得不与高校展开合作。例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为解决人才匮乏,就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院,进行人才培养。

(5)成为高校附属/教学医院

医学院校占据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研项目,有着医院无可比拟的临床基础研究。全世界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医院都比其他医院在科研与诊疗方面更具优势。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医院将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如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民营营利性的贵州省肿瘤医院也是贵阳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在技术上不具有三级医院的综合优势、规模上普遍不是很大(也有一部分二级医院规模较大)、经营上也参差不齐。社会资本在举办二级医院时,发展策略如下:

(1)打造地域特色

二级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半径有限,往往定位于服务周边居民,承担为患者进行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治疗工作。我国地域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各地区的疾病发病率也不尽相同。在举办二级综合医院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例如河南省林县食道癌的发病率极高,当地医院在食道癌治疗方面技术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2)突出优势学科

二级综合医院在同一个区域中往往要同时与三级医院、专科医院以及同级别的二级综合医院进行竞争,传统意义的那种综合医院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已经落伍,无法在未来的医院竞争中脱颖而出。二级综合医院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学科突围,打造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并带动相关科室进行发展。通过以“点——线——面”的模式,突破一点(优势学科)、实现线式发展(相关学科)、最终带动全面发展(医院各个学科)。

专科医院

专科医院因投资少、利润率高、受公立医院竞争压力小、适于连锁化经营而备受资本青睐。但是,这些特性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未来经营的压力,需要考虑到不同专科医院的进入壁垒、不同专科医院的特点、行业内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对优质医生资源的获取能力。专科医院的发展策略包括:

(1)突出发展亚学科

从全球医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医院的专科细分是必然趋势。对民营专科医院来说,必须做到科室设置细化,尽量覆盖更多的亚学科。在竞争方面,由于其医疗服务半径大于综合性医院,集中全院优势资源,突出发展重点亚学科,才能够在同类专科医院中脱颖而出。通过亚学科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医院品牌和医院的影响力。

重点学科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医院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多个方面的共同进步,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提升、人才梯队搭建、设备规划、引领发展等。

(2)人才引进高端化

学科带头人对专科医院的作用相比综合医院来说更为重要,根据专科医院的市场定位与规划的医疗服务半径选择适宜的学科带头人,做到医院定位与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相匹配,既不低才高用也不浪费人才,负担不必要的额外成本。

(3)设备配置体系化

各种专业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学科的细分必然要求医院具备相匹配的医疗设备。在专业人才方面,民营医院普遍弱于公立医院,只有通过更专业化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与公立医院的差距。利用政府“严禁公立医院借债购买医疗设备”的契机,与公立医院开展“医武竞赛”,做到疾病检查领先一步。

高端医院

高端医院并不是简单的环境高端和服务优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要高端,而非整个链条上的某个环节。目前,国内相当多的所谓高端医院仅是在环境与服务这两个方面比公立医院提升较大,渐成一种异化状态。

高端医院的发展策略应当是:

(1)硬环境与软实力并举

单纯依靠环境与服务的中国特色高端医院,随着同类医院的增多及外资独资医院的进入,这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的“伪高端”医院,无法走向更远。医院软实力的建设,对于高端医院来说不可或缺。医院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从医院战略、管理制度、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着手。

(2)管理要求国际化

高端医院的发展要比普通医院更需要注重和持续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患者服务,这一理念与作为医院管理和医院服务最高水平的代名词——JCI认证(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高度吻合。从2003年国内第一家医院获得JCI认证至今,越来越多的医院认可这一标准,至2013年全国已经有23家医院通过了JCI认证。

(3)治疗实现全球化

国内一些知名公立医院在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缺乏一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与药物。国内高端医院在满足不了客户需求时,可通过海外协作医院为其带来先进的治疗方案和满意的治疗效果。

民营医院的发展,在经历千折百转以后,必将迎来希望的春天。我们希望民营医院的发展,能够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形成一个有竞争的良性的医院产业。大力发展医院产业,终究是为了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期待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性。效率的提升可以使政府能够减少对公立医疗资源的无效投入,从而更大限度地增加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本文作者为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经济、医院资本运作和医院管理等领域研究。)


全部评论(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