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肪酸钙沉积堵塞动脉引起,它会降低血液流动以及减少氧气供应,最终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目前,某研究团队运用了一种无创伤性的影像系统,以及实惠、再改造的放射性药剂 ,揭示了一种可以测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办法。
在这篇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的文章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们讲述了他们如何利用这个放射性药剂,将患者动脉上的不稳定钙质沉积物突出显现,而该药剂首次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原本用于检测骨癌。
剑桥大学医学院的Anthony Davenport博士,作为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评价这个为“新诞生的唯一可利用的检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中钙化水平的非创伤型影像技术。”
Anthony Davenport博士和他的同事希望这个技术(采用氟化钠作为微量的放射性追踪剂)将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以及针对性药物的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从多方面来讲,非常危险。其中一方面是,它会逐渐形成脂质堆积物(常称作“脂质斑块”),其硬度日益增加,以此缩小动脉壁,最终截住血液流以及氧气供应。
什么类型的病人更易形成危险性的不稳定钙堆积,尚不得而知
动脉粥样硬化另一个危险的地方是,某些钙质堆积物会在偶然间部分脱落。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在向大脑或者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中,那将会因为血管堵塞而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生。
很明显,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但是什么人更容易形成不稳定的脂肪斑块,并会成块状的脱落,还不得而知。所以,尽早的确认这批人群,便意味着可以尽早的接受诊治并最终挽回生命。
该团队在这项研究里,向患者注射了氟化钠(18F-NaF)放射性追踪剂。
随后,研究者结合影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者称为PET/CT),跟踪了放射性追踪剂在体内的移动情况。
“氟化钠是常见的牙膏成分,因为它可以和钙化合物结合,形成牙釉质保护层,”Davenport博士解释说,“同样的道理,它也能与血管中出现的不稳定钙化区域相结合,以便我们能够通过检测放射活性水平来判断并看见钙化形成区域。”
氟化钠追踪剂应该会对危险性钙沉积的检测带来一场“革命”。
在扫描过后,病人会接受手术并移去动脉中的斑块。随后,研究者会利用实验室PET/CT扫描仪和一个电子显微镜,在较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检测。
这项详细的检查证实了18F-NaF追踪剂仅在不稳定钙沉积活跃区域累积,而不会出现在任何组织周围。
剑桥大学心脏病学家和研究员James Rudd博士,作为文章联合作者认为18F-NaF是一个简单且实惠的追踪剂,它可以革命性的提升医生检测心脑动脉中危险性钙沉积的能力。他总结道:
“这个研究可以使我们将当前的治疗手段用于高危患者中,达到更有效的利用效果。此外,长期的研究过后,我们有可能利用这门技术去探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效果。”
这个项目的研究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惠康基金会,也同样受到了来自英国心脏基金会,英国肿瘤研究和英国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