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入一场危机我们人类的物种大灭绝!斯坦福森林环境研究所生物种群教授Paul Ehrlich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带来了这个糟糕的消息。Ehrlich及其同事呼吁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并且警告时间紧迫,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Ehrlich说:“研究说明,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时期。”尽管Ehrlich教授在人类种群研究方面已经非常著名,但是自1981年著《灭绝:物种消失的原因及后果》以来,他又做了大量的关于物种灭绝方面的工作。 Ehrlich教授长时期致力于野生动物种群及物种灭绝问题的研究,围绕这个问题他开展了在协同进化、种族、性别、经济法则、核冬天(指核武器爆炸引起的全球性气温下降)等许多方面的研究。
发表于《科学进步》(Science Advances,)的最新研究说明,保守估计现在物种消失的速度是大灭绝期间正常速率(背景速率)的100倍。第一作者、墨西哥自治大学的Gerardo Ceballos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需要数百万年才能恢复生机,并且我们人类自己可能也早已灭亡了。”
保守估计法
通过对一系列的化石记录和灭绝记录的分析,研究者将“目前物种灭绝最保守的速率”与“背景速率(以前此类分析中所使用的速率的两倍)”进行比较。以这种方法,研究者使两个估计值(即目前的灭绝速率和背景平均值或“全时灭绝率”)尽量接近。这样研究者就可以弄清“对于脊椎动物组,因为有最可靠的现代和化石方面的数据存在,如果让目前的灭绝率和背景灭绝率之间的评估值差异达到最小,是否仍然能够得出人类正经历’全球物种多样性大消亡’的结论?”研究结果说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是的!”。
研究者写道,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的计算很可能低估了灭绝危机的严重程度,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设置一个人类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真实的下限。从历史来看,人口、人均消费及经济失衡等方面的增长已经改变或者破坏了自然环境。更多的影响因素还有:
· 植被破坏(砍伐森林、破坏草地等)
· 物种入侵
· 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海洋酸化
· 改变或者毒害生态系统的有毒物质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列表显示,现存41%的两栖类动物和26%的哺乳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Ehrlich说:“全球有很多物种实际上已经灭亡了。”研究者写道,随着物种的消失,如蜜蜂授粉作物、湿地水净化作用等重要的生态服务也在消失。以目前的物种灭绝率,人类将在三代之内失去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利益。“我们正在自断手足!”Ehrlich说。
未来的希望
尽管前景堪忧,Ehrlich及其同事认为我们还有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可做。他们写道,要避免第六次大灭绝真的到来,需要立即对濒危物种采取大力保护,减轻其生存压力,尤其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大力制止为经济效益而导致的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同时,研究者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够使人们在环境保护及公共政策方面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