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研究表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巴比妥类药物、尤其是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止痛药,与杀人行为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神经科学系教授,Jari Tiihone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抗抑郁药物增加31%的杀人风险,而苯二氮卓类则增加45%。
此外,阿片类药和非阿片类止痛药的使用分别使杀人的风险增加两倍和三倍。有趣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并不增加相关的杀人风险。
研究者指出:“与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止痛药相关的令人吃惊的高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将其用于治疗有犯罪前科的个体疼痛时的风险。”
大辩论
是否精神药物可引起暴力行为引起了广大争论,尤其是近年来几个年轻人制造的屠杀惨案,包括美国和芬兰。
作者写道:“抗抑郁药尤其遭到了大量的非科学无意义的暴力行为组织的指责。”“这是可能的,”他们补充道,“媒体如此大规模的宣传已经导致一些医生和患者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缘于对药物导致暴力的恐惧。”
降低冲动控制
阿片类药和非阿片类药目前的使用显著增加与犯杀人罪风险的相关性。
当分析对象限制于25岁以下的罪犯,明显与犯杀人罪有关的情况仅出现在最近使用过阿片类止痛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削弱冲动控制,早期研究发现止痛药可影响疼痛进程,”Tiihone博士如是说。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虽然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与杀人风险相关,风险达到临界统计学意义,然而苯二氮卓类和止痛药的使用与更高的杀人风险相关。这一发现“即使经过多重比较校正,仍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这些结果,他们写道,“意味着抗抑郁药的使用不应该成为推翻成年人或青少年由于推定杀人行为风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