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找到了一种治疗心脏疾患非常有前景的药物,而这种药物却是在1950年创制的。
羟化氯喹这种药物一开始是来抗疟疾的,而后发现它对于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疗效。现在由哈佛大学药理学系、生理学系、解剖学系和遗传学系的研究者们组成的团队发现这种药物也可以降低心率,文章已经发表在了《心律》(heart rhthm)杂志上了,写道,这种药物今后会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该研究的主要参与者Rebecca Burton博士说:“研究的起源是由于临床的观察,有一位红斑狼疮患者的心律也比较高,但是当他服用了羟化氯喹这种药物后,心律也随之减缓了,然后我们就在想这种药物有可能可以作用于心脏,然后就与牛津大学的心脏病专家Derek Terrar 和 David Paterson教授共同进行了临床前期的研究。
研究者发现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脏的窦房结,窦房结区的细胞通过产生有节律的电冲动信号传导至心肌的其他部位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羟化氯喹会与该区域控制心率的特异性蛋白结合。
羟化氯喹对于心脏作用的现象1950年就已经发现了,但是随后并没有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且在治疗其他疾病时他们一直将这种作用作为一种副作用来看待,因此直到牛津团队进行研究时,这种药物的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Burton博士说:“对已存在的药物找到新治疗方面的途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要开发一种新的药物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已存在的药物已经经过的多种验证,然而市场上的药物种类繁多,要找到符合条件的也只能靠偶然性的因素。”
羟化氯喹有完善的安全保障,副作用也少,而且对其了解深入,因此在专业看护下,儿童和孕妇也都有可能服用,哈佛团队一开始就致力于弄清羟化氯喹的疗效,作用于心脏的途径以及其安全性,今后,这种药物在心脏病、高血压和心绞痛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该团队已经对此结果申请了专利,并且和牛津大学ISIS创新公司一道进行接下来的临床试验。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Rebecca Capel博士说:“对于那些心脏病标准治疗方法效果不大的病人来说,这种药物的治疗具有一定潜力,等到我们完成临床试验充分了解了这种药物的潜在疗效后,应用将会是振奋人心的。”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副主任Jeremy Pearson教授说:“该研究很好的诠释了如何在临床观察中一步步跟近,然后对一种老的药物找到一种新的应用并能够提供;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