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项新技术是铂尔曼华盛顿州立大学(WSU)研究人员的工作超过,他们发表在《微小》杂志上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开发和测试该项技术的。
即使极少量的有害细菌即其他微生物也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但是现有的传感器技术无法快捷地检测出如此小量的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在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检测出有害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发出的微弱化学信号。
如果可以检测到这些病原体信号,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放大的问题了,放大后就可以使更多传统设备能够将它们转换为警报信息。
华盛顿州立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林跃河及其同事在文章中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开发出一种“纳米花”生物传感器的,这种传感器能够检测并扩增来自大肠杆菌的O157:H7信号,该信号是一种会导致人类出现严重腹泻和肾损伤的食品病原体。
该生物传感器使用一种由有机和无机成分制成的花状纳米粒子。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保持大量酶活性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抗原。
抗原是在体内引起反应的某种微生物。
“就如怀孕测试或血糖仪那般简单”
比一粒尘埃还小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包括一组排列得像花瓣的分子结构。该装置为需要在低水平检测出细菌的高活性酶提供了大面积的固定位点。
研究表明,纳米花生物传感器能够识别并放大来自大肠杆菌的O157:H7信号,且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手持式pH计或pH试纸条获得结果。
研究人员已经申请了该技术的专利,并着手开发其他版本,可以检测其他食物病原体,如沙门氏菌。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每年在美国,大约每6人当中就有1人——即大约4,800万人——因为食品中的致病性病原菌而患病,128,000人因此而住院治疗,3,000人因此死亡。
已知有31种食源性致病菌,其中8种导致了绝大多数的患病、住院和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其中包括诺如病毒、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弓形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我们想用这些纳米花技术开发出一种使用简便的手持式设备,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简单使用。就象验孕试纸或血糖仪那么简单。”林跃河教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