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3.59亿年前海洋灭绝之后小鱼开始起主导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在灭绝后生物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对于至少有4000万年后的大灭绝,被称为Hangenberg事件,海洋都充满了较小的鱼。这表明,微小的,高速再生鱼可能实际上比大型动物具有着更大的进化优势。
科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解释动物体的大小变化。这样一种理论被称为cope规则,即一个物种的体型尺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增加,以避免被捕食并且成为更好的猎人。
另一方面,利力浦特效果指出,继大规模灭绝后存在小身体尺寸的临时趋势。然而,这种信念并不受到广泛支持,因为缺乏对灭绝后小身体尺寸动物趋势的了解。
为了杜绝这一辩论,研究人员调查了跨越419?323亿年历史记录的1120个鱼类化石。通过比较年龄和身体大小,他们的分析证实了科普的规则——大小在419至359万年前的泥盆纪脊椎动物逐渐增加。
然而,当跟踪进化的时间表时,研究人员发现稍远一点发现的化石证据也存在利力浦特效果。 “存在一些大的品种,但大多数最终还是死了。”Sallan补充。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海洋中最鲨鱼不到一米,大部分鱼类和四足动物小于10厘米,这是极其微小的。然而祖先正从那时开始,支配着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
当前生态预测状态的地球是第六次大灭绝事件的边缘。如果是这样的话,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它可能花了多长时间,可能需要一些大型的物种来恢复。
他们的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的研究结果的视频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