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新墨西哥州卫生局近日证实该州新发现一名感染兔热病患者。该患者现年71岁目前居住在伯纳利欧郡。
墨西哥州卫生局科学实验部门确认该新发病例与之前两例病例所发现的地点相同。之前所发现的两例患者分别为42岁女性和一名39岁男性,两位患者同样也居住在伯纳利欧郡,目前已康复出院。
卫生部门表示,上述三位患者所患兔热病均由携带病菌的鹿虻叮咬所致。
“兔热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所以我建议该州的居民能够州遵循卫生局给出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卫生局内阁秘书雷特瓦尔德说,“居民接触过被感染的诸如兔子之类的啮齿目动物,或者被感染后的扁虱或鹿虻叮咬均有可能感染此类疾病。”
州卫生局公共健康兽医师保罗艾斯塔德称,由于今年雨季降水丰富植被生长茂盛,墨西哥州许多地区出现野兔种群数量急剧扩大的现象。而在这些种群中有许多野兔感染了兔热病病原微生物并大量死亡。
上述原因导致人与宠物兔感染兔热病的风险增大。感染兔热病的途径包括被感染病菌的昆虫叮咬,被感染后的猫咬伤以及处理被感染的兔子的尸体过程中被感染。
阿尔伯克基环境卫生部门城市生物学部门经理保罗史密斯称,“阿尔伯克基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监控野生动物感染兔热病的研究项目。我们鼓励民众在野外发现非正常死亡的野生动物时及时拨打311热线,这样我们的研究人员能够及时回收这些动物尸体并用于后续研究。”
背景知识:
尽管兔热病只有5%的死亡率,但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却是世界上最易感染的细菌。1941年,苏联出现了一万例病例。次年,德国围攻斯大林格勒,发病人数徒增至十万。大多数的病例发生在德方。前苏联生化武器研究员肯埃尔别克声称,这起传染病事件并非偶然,而是生化战争的产物。在1992年叛逃至美国前,埃尔别克计划参与了前苏联的抗疫苗兔热病研发工作。
弗朗西斯氏兔热菌存在于不少于50种的生物中,尤其在啮齿目动物,如家兔和野兔中广为存在。人类感染此类疾病多是和带病动物直接接触或被带病昆虫所咬,而那些动物或昆虫则是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吸入悬浮微粒状的病菌。
兔热病的症状出现在3到5天内,并因受感染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病人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发烧、寒战、头痛、腹泻、肌肉疼痛、关节痛、干咳和逐渐衰弱。类似肺炎的症状也会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和死亡。兔热症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但在此期间,受感染者会卧床不起。
兔热症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可以通过抗生素治愈或注射疫苗来防治。然而当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或利用喷雾剂形式散播时,这种疾病很容易迅速扩散。虽然死亡率低,它易传播的特点仍然使兔热菌成为A类生化武器。在气溶剂中,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前苏联在二战末期都致力于开发兔热症生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