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65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定义为老年人。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即可称之为为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达到12%,预计2020年会达到17%,2050年中国人平均寿命会达到85岁,老年人的比重也将会达到25%。
?xml:namespace>
在我们国家,真正老龄化的快速加速是从2000年到2050年,在短短的50年间完成西方国家走过的老龄化整个进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几乎要超过全美人口的数量。
老年人的麻醉与外科相关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整体手术人群的死亡率是1.2%,但到了80岁以上就到了5.8~6.2%,随着年龄的上升,死亡率也是逐渐上升的。
老年患者麻醉挑战之二:麻醉方法、安全镇静与术后认知
近期研究临床实践提示:对老年病人尽量采用神经阻滞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等)、外周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椎旁阻滞等;神经阻滞麻醉尽量避免给予强化镇静药物,如果一定要使用则可考虑右美托咪啶;神经阻滞麻醉不可用时也可考虑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以静脉麻醉为首选;全身麻醉尽量避免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在美国的《麻醉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吸入型麻醉药和静脉型麻醉药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的研究。研究显示,吸入麻醉的病人在术后10天内,认知的评分都比术前有明显的下降,而静脉麻醉病人的认知评分几乎维持不变。同时,在最高的评分里面,静脉麻醉占95% ,而吸入麻醉不到60%。有研究显示,采用右旋美托嘧啶的进行半身麻醉镇定的老年病人,术后一个月的精神的评分要远远高于不给镇静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