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行业动态
返回
首页
行业动态
产品信息
实验室信息
实验技术
标准法规
国内三聚氰胺行业装置消耗高原因分析与应对方法
发布时间 2006/11/11 点击 1053 次
在国内三聚氰胺行业中,年产1000吨~5000吨的装置算是’小字辈’。但’小字辈’也有大麻烦,比如在原料消耗上。
同是1800吨/年的小三聚氰胺装置,河北的一家企业产1吨三聚氰胺原料消耗是3.6吨尿素,山东一家企业则是3.3吨,尿素消耗每吨就相差0.3吨。以尿素价格1500元/吨计算,这两家企业一年的效益就相差近百万元。这只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一个例子。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控制好的话,尿素消耗最低能在2.9~3.0吨之间。但据了解,目前国内小三聚氰胺厂普遍存在尿素消耗高的问题,一般在3.5吨左右,最高的竟达3.8吨。那么,那些装置消耗高的软肋在哪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国际上一些大装置停产检修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三聚氰胺一度货紧价扬。当时,该产品还是个’短、平、快’项目,国内众多投资纷纷瞄上了。结果,1000吨/年~5000吨/年的小装置大批上马。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三聚氰胺实际产量从13万吨迅速扩张到23万吨,增长率达到33%。2004年及今年上半年生产规模以更高的速度增长,今年的实际产量预计在35万~40万吨。但这其中90%的产量均产自小装置。这些装置都是两步法生产,大体尿素消耗都在3.5吨左右。
据业内专家介绍,温度、介质流量、干燥器是小三聚氰胺降低尿素消耗的三个重要因素。这些小装置尿素消耗高的主要症结,是设计与实际生产能力不配套,集中体现在加热炉与反应床的不配套。不仅是设计不合理,而且具体操作仍按原装置的老办法,以致消耗高、产量不达标。像1800吨/年的装置,2.4米的流化床,供热介质流量一般是60m3/小时,而在山西、河北、山东有的厂家却是25m3/小时,反应床预热面积是正常床的两倍。这样的装置年产量不到1500吨/年。
造成小三聚氰胺消耗高现象普遍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当年小三聚氰胺项目的工程设计往往是照搬照抄,甚至’一张图纸遍全国’。有的企业还按自己的想象布置管线、设备,生产线设计和设备的匹配存在严重问题。
如果说规模小、成本高是1000吨/年~5000吨/年装置先天存在的硬伤,那么,设计不配套也就成了这些企业消耗高的软肋。在目前各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市场价直逼成本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应该针对这些症结,进行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操作,把尿素消耗降下来。否则的话,先天的不足很可能会因为后天的消耗居高不下而’病上加病’,甚至使企业未老先衰。
[来源:来宝网【www.labbase.net】]
首页
|
我要求购
|
展会信息
|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