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
现在的网络上,对胡超伟的
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基本是一边倒的赞誉,广告宣传投入很大,看不到中肯的评价,这样单边的话语,容易误导很多观望着,本人已用超微针刀圆利针三年,也接触很多在胡超伟培训班学习后又来我处学习的学员,所以对胡超伟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很熟悉,,故在此写一点个人想法。
我和胡超伟没见过面,但我临床中最常用的工具是超微针刀和圆利针,它们只是两种治疗工具,表浅部位用超微针刀,肌肉丰厚部位用圆利针,但胡超伟的方法就叫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容易造成误会,以为用这两种工具就是胡超伟的学生,其实据我所知,有不少默默无名而这两种针具用的很好的医生,我感觉它们缺乏的是像胡超伟那样庞大的推广团队和他本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其实,能用小针刀痛点骨面松解变成
刃针的筋膜、结节浅刺就成了超微针刀,你如果有很好的针刀功底和解剖基础,再看三本书,卢鼎厚的《痛点斜刺法》,张文兵的《肌肉起止点疗法》,颜质灿的《慢性痛疼症的颜氏治疗法》,再经内行略加点拨,就可很快掌握这门技术,而胡超伟的三天一万元学费的培训班,的确高的离谱,三天学习回去能用者,应该不到十分之一,不能否定,胡超伟老师的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的确是超越当今任何一种疗法的治痛利器,但我认为它存在三大不足。
一;超微针刀限制进针深度一公分以内,但病变筋膜有深浅,若是深部筋膜问题,切割就有不到位之嫌,这也是它疗效不持久的原因之一,网上一片质疑复发问题,但没有一句回应,让广大学员都以为是自己的技术问题。
二:这套方法并不是适合全身所有部位治疗,但宣传者给人的感觉是,好像学此一种疗法,就可成为治痛疗法学习的终点站,非也,比如,膝关节病用超微针刀效果就不明显,或者快速反弹,治疗骨性关节炎,我一贯用针刀膑周六针,膑上有压痛,贯穿膑上囊,膑下有压痛,铲剥膑下脂肪垫,配合关节腔曲安乃德20毫克, 大多一次疼痛基本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说只好了一半,我就再一次用银质针膑周密集排一圈,残余痛彻底消失,对于颈椎病,我也不敢依赖这个疗法,单纯用它复发太快,但用圆利针治疗腰腿痛却是所有疗法中最具优势的,几分钟操作快速见效,进针深浅自由掌握,也有长久的稳定疗效,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一套技术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
三:程式化的操作方法,运动医学的内容没有充分融合进去或者没有浓墨重彩的讲解,什么症状扎什么位置,缺乏灵活变通,遇到疑难病症让学员无法开阔思维,比如,抬臂障碍,只说治疗的是岗上肌、三角肌,其实启动抬臂30到60度是岗上肌发力,过了这个度的障碍,主动肌是三角肌和肱二头肌长头,就不考虑治疗岗上肌了,弯腰不同角度痛,受力点不同,治疗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弯腰到30度痛,治疗点在上背部和臀部肌肉,弯腰只能到60度,治疗点在中背部和大腿肌肉,在此多说几句给大家点思路,一块肌肉痛,可以针刺痛点是《痛点斜刺法》的思路,有百分之五十的有效率,还可以跨越一到两个关节治疗上部对应肌肉,比如,肱骨外上髁炎,常规是痛点治疗,也可跨越一个关节治疗肩胛下三肌(冈下、大 下圆肌),若 还有残余症状,再跨越一个关节治疗肩胛骨对应的棘突旁,小腿痛跨越一个关节是扎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和半腱半膜肌,跨越两个关节是扎臀部大中小肌, 抬腿痛,就要考虑抬腿运动相关联肌肉,主要治疗主动肌起止点、肌腹、紧张点,它们是股四头肌、臀大中小肌、阔筋膜张肌,力的传导是从上到下,从浅层到深层最后形成一个十字交叉力,这个力就是痛点,开始是单个肌肉受力,力传导到下面以后受伤的肌肉会慢慢增加,就形成肌群,复杂的病情就是牵涉的肌群太多。这些都是运动医学的思路,必须熟悉运动医学力的传导,才能用好圆利针。
在此给还在艰难爬涉上下求索在路上的疼痛专科医生们指一条前进的方向,以我个人的视野,只要熟练掌握了圆利针超微针刀、小针刀、银质针、正骨手法,已经足以解决临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软组织疼痛问题,今生可以不再涉猎其他技术,也可以高枕无忧坐在家里,让病人追着撵着给你送钱了。
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由邦德小江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