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电梯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2

来宝网 2010/12/9点击3522次

电梯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2

3.

3.1※

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但减速被监控时按GB7588规定情况减少): a.导轨应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b.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轿顶部件最高点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 d.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空间。

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3.2

电梯井道除GB7588规定的开口和部分允许的封闭井道外,应用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在同一井道内,两相邻轿厢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75m,且大于等于0.3m时,可使用轿厢安全门。

在井道内检查井道封闭和安全门的设置情况。

3.3

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及检修活板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且应有用钥匙开启的锁。当上述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而在井道内当上述门锁闭时,不用钥匙也能开启。

手动试验。

3.4

应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保证只有当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全部关闭时,电梯才能运行。

关闭各道门,检查电梯运行情况;打开任一道门,检查电梯开启和停止运行情况。

3.5

装有多台电梯的轿厢和对重的井道,应在井道下部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或对重)之间设置隔障。隔障高度不小于2.5m。当电梯运动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3m时,隔障应贯穿整个井道高度,且宽度符合要求。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卷尺测量。

3.6

3.6.1 每列导轨工作面每5m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1.2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2mm。

使用激光垂准仪或5m长磁力线锤沿导轨侧面和顶面测量,对每5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每面不少于3段

3.6.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 mm,对重导轨为mm。

至少取井道中的上、中、下三点,用卷尺测量。

3.6.3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05mm;不设安全钳对重导轨接头缝隙不大于1mm;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

局部缝隙用塞尺测量;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和塞尺测量。

3.6.4 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的距离不大于2.5m;如间距大于2.5m应有计算依据。支架或地脚螺栓埋入墙体应牢固。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膨胀螺栓只能用于井道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墙面,膨胀螺栓应垂直于墙面。固定应牢固可靠。

目测,外观检查。

 

3.7※

井道上下两端应装设极限位置保护开关。它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慢速移动轿厢当其靠近极限开关时,按动开关,电梯应能停止上、下两方向运行。分别短接上下极限开关和限位开关,提升(下降)轿厢,使对重(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检查极限开关是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动作状态。

3.8

电梯设置选层钢带时,应有防止钢带断带的保护开关。选层钢带应张紧,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外观检查。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3.9

线

3.9.1 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隔敷设。导线在线槽、线管内的布置应符合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外观检查。

3.9.2 电缆应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开关等装置干涉。当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外观检查。

3.9.3 随行电缆不应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不得与线槽、线管发生卡阻。固定应可靠。

外观检查。

3.9.4 封闭井道内应设置固定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位置0.5m以内各装设一盏灯,井道中间每隔7m设一盏灯。

目测,通电检查。

4.

轿

 

 

4.1

轿顶应设检修控制装置、照明和电源插座。并有相应标志。

外观检查。

4.2※

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应由一个双稳态开关操作,并满足下列要求: a.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紧急电动运行、对接操作运行。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重新恢复正常工作。 b.轿厢运行应依靠一种持续揿压按钮,防止误操作,并标明运行方向,轿厢运行速度不应大于0.63m/s; c.轿厢运行仍应依靠安全装置。

将轿厢置于检修状态,分别将厅门打开和安全开关断开,进行检修运行操作,检查电梯是否能够启动;呼梯,检查电梯是否能够应答,试验对接操作和紧急电动运行是否有效。

4.3

轿顶检修控制应优先于其它检修控制。

在轿顶将检修控制开关置于检修控制状态,分别在轿厢和机房进行检修控制操作,确定优先顺序。

4.4

离轿顶外侧水平方向距离超过0.3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护栏,并固定可靠。护栏高度一般不超过轿顶最高部件,当顶层高度允许时,护栏高度应为1.05m。

外观检查。

4.5

井道内的导向滑轮、曳引轮和轿架上固定的反绳轮,应设置防护装置(保护罩和挡绳装置),以避免悬挂绳脱槽伤人和进入杂物。

外观检查。

4.

轿

4.6

如轿顶设有安全窗,应有电气保护装置。对于有一个或二个轿厢入口没有设轿门的电梯必须设置安全窗。

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时,打开安全窗时,轿厢应停止运行。连续动作2次均应有效

4.7※

在轿顶、滑轮间应设有紧急停止开关,应能使电梯包括自动门保持不服务状态。开关应为红色、双稳态,能防止误动作释放的安全触点。

电梯运行过程中,按动紧急停止开关,电梯应停止运行。

4.8※

轿厢内应标明额定载重量、人数、制造单位的铭牌。轿厢有效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尺测量。

4.9

轿厢地坎上应装设护脚板,高度至少0.75m,宽度应不小于层站入口宽度。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尺测量。

4.10※

轿厢内应装有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当电梯行程大于30m时,在轿厢和机房之间应设置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上述装置在停电时应由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供电。 紧急报警装置应保证建筑物内的组织机构能有效地应答紧急呼救。

通电和断开供电电源,分别试验紧急报警、照明和对讲系统功能。

4.11

轿厢内操纵按钮动作应灵活,信号显示清晰,控制功能正确有效。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重装置动作可靠。

在轿厢内分别进行内选、检修运行、有司机操作等功能试验,检查指示和控制功能正确性。

4.12安

4.12.1※ 额定速度大于0.63m/s的轿厢和额定速度大于1m/s需设置安全钳的对重,应采用渐近式安全钳,其它情况下可采用瞬时式安全钳。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装置,应全部采用渐进式安全钳。

外观检查,标牌与速度参数对比,检查选型是否合适。

4.12.2 应设有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同时动作使曳引机停止转动的电气开关,开关工作应可靠有效。

断开电气开关,电梯应不能启动。

4.13

对重和导靴应可靠固定。

外观检查,感观判断。

4.14

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间隔距离应不小于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用卷尺测量间距。

5. 曳 引 绳 与 补 偿 绳(链)

5.1※

曳引绳不应有过度磨损、断股等缺陷,断丝数不应超过报废标准。可见的断丝数报废标准如下表:

在选定部位的6d或30d长度范围内(绳端处也应作为选择范围之一),目测检查钢丝绳的可见断丝数。必要时用钢丝绳探伤仪全长检测或分段抽测。对多层股钢丝绳应用钢丝绳探伤仪进行检测。

钢丝绳类型

测量长度范围(d为钢丝绳直径)

6d

30d

西鲁式

6×19

6

12

8×19

10

19

瓦灵顿式和填充式

6×19

10

19

8×19

13

26

当钢丝绳公称直径减少7%时,即使未发现断丝,该绳也应报废。

5.2

曳引绳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绳端固定可靠,符合GB7588─1995 中9.2.3.1要求。弹簧、螺母、开口销等部件无缺损。

将轿厢停在行程的适宜位置处,用张力检查装置测量每根钢丝绳的张力,计算张力偏差值。外观检查绳端固定及部件缺损情况。

5. 曳引 绳与 补偿 绳(链)

5.3

电梯额定速度大于2.5m/s时,应使用带有张紧轮的补偿绳,并装有检查张紧状况的电气开关。张紧轮应有防止绳脱槽装置和防止异物落入的防护罩。额定速度大于3.5m/s时,应有防跳装置,并通过电气装置保护。电气装置和防护措施应可靠有效。

运行时按动保护开关,电梯应停止运行。用卡尺检查防跳装置是否有效防止跳槽。

5.4

补偿绳(链)不应有过度磨损等缺陷,绳报废按照5.1执行。绳(链)端固定应可靠,部件不应缺损。

补偿绳按照5.1的方法实施,补偿链则外观检查。

更多技术新闻请上:www.12317.com

推荐仪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