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遗症康复训练办法
脑外伤后遗症康复训练办法是什么呢?脑外伤通常是有意外事故或交通事故造成的,而随着脑外伤患者的增多,导致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也就越来越多。
患者在积极选择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脑外伤后遗症康复训练办法。
1、肢体功能脑外伤后遗症康复锻炼:
①良肢位的摆放患者全身关节处于正确功能体位,患者头下放枕,在患侧肩胛下放一小枕,使肩胛骨悬空,伸肘于枕上,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轻度屈曲,肘关节下垫一小枕,膝关节外侧垫枕,使髓关节及膝关节保持内收;膝关节下热枕,膝关节微屈曲,脚掌下垫支撑板使躁关节背屈防止足下垂。
②关节被动活动患者取仰卧位被动活动各关节,活动顺序先健侧后患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幅度由小到大做各关节各方面无痛范围的轻柔被动活动。
③床上主动运动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相对或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下肢内收外展、屈伸、桥式训练、伸航及屈膝训练。
④体位转换及平衡训练包括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躯体,从仰卧到坐起等体位变换。患肢伸肘、背屈,腕向患侧倾斜保持坐位平衡。
2、作业疗法让患者用手指快速指物或手指互相对指、画图、写字、翻纸牌等患侧上肢精细活动协调、控制能力的强化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3、心理护理与饮食护理目前:临床认为采用科学合有效的护理护理措施有助于脑外伤后遗症康复时间缩短。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康复过程中患者由于角色转换,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悲观失望等情绪变化。康复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心理状态,及时开导鼓励,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利用现身说法,使医务人员、家属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沟通。
经颅磁电疗仪的治疗原理:
(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帽
以脑生理学、磁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通过特制的治疗发生体输出特定规律的经颅磁刺激(负极性交变电磁场)。经颅磁刺激对脑组织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脑血管弹性
2、 改善病灶区的血液循环
3、 改善脑组织的代谢环境
4、 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秩序化。
变频震动按摩功能----治疗帽
1、激活脑细胞、舒缓疲劳、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2、提高头脑清晰度和反映能力
(二)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耳后电刺激
仿真生物电(无序波)通过乳突穴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脑细胞和脑血管,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作用,以起到脑功能恢复的效果:
1、舒张脑血管、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微循环。
2、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使受损脑细胞代谢加快。
3、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引导非正常脑电趋向正常。
(三)仿真生物电刺激肢体神经肌肉---肢体电刺激
通过仿真生物电刺激,使患肢以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方式来模拟主动运动,达到以下疗效:
1、在患肢周围神经及肌肉周围受到仿生电刺激的同时,电刺激也可以传入神经脊髓并投射到高级中枢去,使病灶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得以提高,从而起到促进其功能重建的作用。
2、仿真生物电刺激能够降低突触传导阻力,从而可以在病灶区周围网样的神经突触联系中形成新的传导通路。
3、由于周围性代偿的存在,在瘫痪的肌肉受到电刺激时,尚有功能的肌纤维可以增粗——使肌力有所增加;尚有功能的运动神经末梢可以增加其分支,以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肉纤维,使功能得以恢复。
经颅磁电疗仪内置四大治疗模块,分别适用于相关疾病。
适应症(参考病症)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塞、血管性痴呆、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癫痫病
精神系统相关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脑萎缩、抑郁症、脑疲劳综合症
小儿脑瘫相关疾病:运动、姿势、智力、语言、视听觉、生长发育、牙齿发育、情绪和行为障碍
颅脑损伤相关疾病:脑震荡、脑挫裂伤及脑外伤后遗症、脑出血恢复期、脑缺氧性损害、脑中毒性损害
适用科室
精神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理疗科、小儿科、针灸科、老干部病房、各级残联、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