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嗜铬蛋白A酶免试剂盒是用来定量检测EDTA-血浆和血清样本中人嗜铬蛋白A的含量。该试剂盒专门用来检测人嗜铬蛋白A,其含量达到1,000,000 ng/ml也不会产生任何高剂量“HOOK”效应。该试剂盒能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神经内分泌瘤(良性肿瘤)。
【生理学简介】
嗜铬蛋白A是由14号染色体编码的含439个氨基酸的酸性蛋白质,其分子量为49kDa。嗜铬蛋白A存在于一些正常的以及肿瘤内分泌组织。经临床研究证明,高水平的嗜铬蛋白A是内分泌肿瘤产生的标志。嗜铬瘤细胞病人的诊断是嗜铬蛋白A最重要的临床应用。以下是嗜铬蛋白A潜在用途的概述。
1. 具有高度敏感性(83%)和特异性(96%),能准确判断嗜铬细胞瘤和类似物。嗜铬细胞A的另一大优势是用药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时,血浆中的嗜铬细胞A的浓度基本不发生变化。
2. 确定肿瘤的来源。嗜铬细胞A的含量高表明肿瘤是由神经内分泌组织引起。
3. 内分泌瘤不产生特异性激素,如,不产生降血钙素,而嗜铬细胞A会生成C-细胞瘤,o-细胞瘤,beta-细胞瘤,甲状旁腺腺癌。
【检测原理】
这个试剂盒的设计,研发和生成的目的是用来定量检测人嗜铬蛋白A在EDTA-血浆或血清样本中的含量。该检测是基于运用两个特异性抗体分别和人嗜铬蛋白A抗原的不同位点结合的“双抗体夹心”技术。
将标准品、质控品和待测样本分别加入嗜铬蛋白A多克隆抗体包被的微孔板中。经过第一个保温孵育期,微孔板内壁的抗体与样本中的人嗜铬蛋白抗原结合,各孔中的游离蛋白质则在洗涤过程中被冲走。然后在各孔中加入HRP标记抗人嗜铬蛋白A单克隆抗体,形成“单克隆抗体-人嗜铬蛋白A-多克隆抗体”结构。游离的单克隆抗体在随后的洗涤过程中被除去。将微孔板放在基质溶液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反应,然后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微孔板内壁的免疫复合体与嗜铬蛋白A结合的酶活力与样本中的嗜铬蛋白A含量成正比。根据标准品中不同的人嗜铬蛋白A浓度的吸光度,按照“点到点”或者“4 - 参数法”绘制标准曲线,待测样品中嗜铬蛋白A浓度可以直接从标准曲线按测量到的吸光度得到。
【试剂:准备和储存】
收到试剂盒后应在2-8℃保存。试剂盒的有效期标于包装盒上。试剂在此条件下稳定至包装标签上的有效日期。
试剂使用前置于室温下复温。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合使用。
1. 抗嗜铬蛋白A抗体包被的微孔板(Cat. No. 30063)
2. 嗜铬蛋白A示踪抗体(Cat. No. 30431)
3. 嗜铬蛋白A检测缓冲液(Cat. No. 30074)
4. ELISA浓缩洗涤液,30X (Cat. No. 10010)
5. ELISA HRP基质(Cat. No. 10020)
6. ELISA终止液(Cat. No. 30357)
7. 嗜铬蛋白A标准品(Cat. No. 30064 – 30068)
8. 嗜铬蛋白A质控品 (Cat. No. 30069 – 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