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显示,镇静催眠药例如酒石酸唑吡坦等,会使新用药者发生驾车事故的风险比未用药者加倍。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服用替吗西泮、曲唑酮、酒石酸唑吡坦后发生撞车事故的风险增加。根据研究,经常服用的人其风险会持续1年。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老师Michael Grandner(未参与此次研究)说,与催眠药有关的风险以前就已经知道,但是这个研究给出了许多非常令人注目的真实的结果。
研究者认为,当选择催眠药物的时候,医生、药剂师及病人应该探讨一下这一潜在的风险。对酒石酸唑吡坦的关切近年来有所增加。为了减少给药导致的白天困倦,FDA于2013年要求降低酒石酸唑吡坦的推荐剂量,改变标签并建议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缓释片后一天不要驾驶。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发言人Christopher Winter博士说:“研究结果毫不夸张,催眠药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一研究尖锐的指出许多医生并不知道如何治疗失眠。需要有计划的治疗失眠,而不是一味的给服镇静剂。”
Grandner解释说,治疗失眠推荐一线疗法是不要采取药物治疗而是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这一谈心疗法使用一整套工具改变病人的日程表从本质上重整大脑的睡眠程序。认知行为治疗是有效的并且比许多催眠处方药物安全。如果病人有严重失眠,他可能希望找失眠专家给予治疗(注:失眠专家,经培训能够不用催眠药物治疗失眠的人)。
在发表于2015年6月11日《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在线版的报告中,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Ryan Hansen及其同事检索了华盛顿州参与团体合作保险计划的400,000名用药驾驶员的处方药使用记录及驾车交通事故记录。对参与者跟踪观察一直到其死亡、不再注册或者研究结束。
研究发现,曲唑酮,用于失眠的一种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处方药;其次是替吗西泮和唑吡坦。以上三种药物都被认为是镇静催眠类药物,其中替吗西泮导致严重事故的风险最小。总之,研究者认为事故风险和镇静催眠药之间的关系与事故风险和饮酒之间的关系类似。
Winter解释说:“困难的是美国人迷恋入睡快的睡眠,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许多催眠药物是有成瘾性的并且会破坏睡眠质量。催眠药有其用途,可以用它们帮助经历了重大悲惨事故的人或者是帮助需要的人调整工作时间,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常规用药长期使用。有时会出现连续两夜没有睡好,但是不要恐慌。关于没有睡好的担忧会使睡眠问题加重进而会导致失眠。失眠并没有害,但是’我的夜晚是恐怖的’,’我明天可能会犯困’这些令人不安的想法是有害的。对于一个焦躁不安的失眠之夜我们应该用’我一定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明天晚上我一定能睡个好觉’这样的心态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