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锻造”记忆?不再是梦!

呆呆鸡  发布于:2015/4/6  阅读量:665  来源:Medical News Today

日前,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将两份不相关的记忆人为地建立联系的方法,这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未来有望基于此开发出一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其它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

 

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文章就研究人员如何从基因层面上对小鼠大脑细胞群进行修饰,使小鼠将两份完全不相关的记忆:足底电击的记忆与处于安全环境的记忆,这两者联系起来。

 

来自日本富山大学的高级研究员,文章作者之一的Kaoru Inokuchi表示:过去曾有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活跃的特定的大脑细胞或神经元会在之后回忆学习内容时被重新激活成活跃状态。只有成功回忆检索到特定的记忆,这些神经元才会被成功的重新激活。

 

而所有的发现都在暗示,与某一经历相关的信息会被编码于一个特定的细胞群中,而这一细胞群则会在未来与这一经历相对应的事件中被特殊选定并且被重新的激活。

 

此外,研究人员还从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人为地重新激活那些与已经存在的记忆相关的大脑细胞群,能够改变新的记忆,为其添加一些内容,从而创造出错误的记忆。

 

Inokuchi和他的同事指出:这些研究都将感觉输入与人为激活特定的神经元群结合起来;但并没有任何一项研究使用完全人为的方式将两份记忆联结起来。因此,他们打算朝这一方向努力。而现在,他们成功了。

 

同时刺激两个特定的神经元组能够人为地使不相关的记忆相互联结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采用“恐惧学习范式”(fear-learning paradigm)对小鼠进行研究。将一组小鼠置于圆筒型圈地6分钟,将另一组小鼠置于立方体圈地6分钟。

在两组小鼠在空地活动30分钟后,两组小鼠都被放置在立方体圈地中,并立即接受足底电击。

 

两天后,小鼠被重新放置在两种圈地中。不出所料,放置在立方体圈地中的小鼠要比放置在圆筒状圈地的小鼠表现的更加恐惧。

 

研究人员采用“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技术对小鼠进行干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小鼠特定的大脑细胞从基因层面上进行修饰,从而使这些细胞表达控制大脑活性且具有光敏性的蛋白质。这些大脑细胞之后被从光导纤维发出的蓝光激活。

 

通过光遗传学技术,使得小鼠有关在立方体圈地内遭受足底电击的记忆,以及在圆筒状圈地内安全活动的记忆重新激活,而这两份记忆并没有关联。

 

研究人员使用光遗传学技术刺激两个在恐惧-学习实验中被激活的与记忆相关的脑区——海马体与杏仁体,他们发现小鼠在圆通状圈地中重新恐惧的时间要比没有对这两个区域刺激或分别前后对两个区域进行刺激的小鼠恐惧时间长。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按时同时激活特定脑区的大脑细胞群能够人为的将两份不相关的记忆联结起来,而这会导致长时行为的改变。

 

这一发现有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一种由创伤事件引发的心理疾病)未来治疗方法的革命,以及其它心理疾病治疗方案的变革。

 

Inokuchi表示:记忆是大脑所有包括意识在内的高级活动的基础,其在多种精神心理疾病中,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十分的重要。

 

通过展示大脑如何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创造出完全崭新的并且能够导致长时行为改变的记忆,我们能够极大的影响这些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方案的研发方向。当然,这一技术也许还有将相互联系的记忆修改为几份孤立的记忆的可能。而创伤后应激障碍正是由于不相关的记忆被相互联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全部评论(2)

  • 1楼
    2015/4/8 12:31:34小医

    细思恐极...

    [0]
  • 2楼
    2015/4/8 10:16:42V大大

    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