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也许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但科学家们至今还没开始探索其起源、后果及潜在风险。近日,由心理科学协会主办的期刊《心理科学展望》(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决心开辟一个特殊版块,刊登一系列总结孤独科研现状的综述,并将这些调查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链。
这个版块邀请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科学家David Sbarra作为主编,从进化理论、遗传学、社会流行病学等多个角度研究了孤独。
Sbarra在为这个版块写简介时,这样说道:“作为一个合辑,这些文章将提高未来对于孤独研究的门槛。与此同时, 他们也包含一些‘人人适用’的内容——他们提出易于接受、发人深省的思想,并能从多个角度处理问题。”
在这个特殊版块中,将包含以下研究:
J.T. Cacioppo及其同事们指出,孤独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而是类似于一个生物示警系统的一部分,就像饥饿或疼痛这类信号,能提高多种社会型物种成员的生存和繁殖几率;
Goossens及其同事们探索了孤独的潜在遗传基础,强调需要集成从基因组学到行为科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孤独的基础;
Holt-Lunstad及其同事们则针对现有的超过70个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使用了包含超过300万参与者的数据,在考虑了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用以证明社交隔离、孤独、独自居住与高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性;
S. Cacioppo及其同事们则针对现存多种提供社会支持的干预手段做了一个综述,这些手段类型包括一对一、小组以及社区,以便增加社会干预的机会,且通过教授社交技巧以阻止或免疫孤独带来的负面影响;
Qualter及其同事们则以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研究孤独,揭示各个年龄层的人都会有与他人重新联系的动机以避免孤独。虽然,这些重新联系的动机通常是有益的,但研究者也指出,这有时候也会刺激一些加剧孤独感的行为和思想。
据Sbarra所言,这些研究性文章不仅能以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集合协同性来回答前面所提到的那些问题,而且能打开一条现在还未探索到的研究链,并会在未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高度发展。
心理对生理有影响,这个方向已经有不少研究了哇
人的情感诉求真的是很奇妙的,和工作效率,生活状态,还有疾病息息相关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