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欧洲糖尿病学会创办的杂志《糖尿病》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相比早餐低热量,晚餐高热量的人,那些早餐高热量,晚餐低热量的II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控制好血糖水平。因此,按照这个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将有助于优化代谢控制,阻止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这篇论文共有四个作者,分别是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沃尔夫森医疗中心的Daniela Jakubowicz和 Julio Wainstein教授,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Bo Ahren教授,以及来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Oren Froy教授。
这个研究团队以前的工作就揭示了,相比D方案的饮食方式(低热量早餐+高热量晚餐),采用B方案的饮食方式(高热量早餐+低热量晚餐)能降低尚未患上糖尿病肥胖人群的餐后血糖水平。这项新的随机研究则选用了18个患有II型糖尿病的成人进行实验,这18个人中有8个是男性,10个是女性,他们的年龄在30-70岁不等,都有不到十年的糖尿病史,其BMI指数在22-35 kg/m2之间,都曾服用二甲双胍或同时按照规定饮食。这些病人被随机分配在一周的时间内每日采用B方案或D方案饮食。其中B方案的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2946千焦、午餐2523千焦、晚餐858千焦;D方案的三餐总热量与B方案相同,但三餐热量分布不同,分别是早餐858千焦、午餐2523千焦、晚餐2946千焦。早晚两餐中热量较高的一个包含食物有牛奶、吞拿鱼、燕麦棒、炒鸡蛋、酸奶和谷物,热量较低的一个则包括火鸡肉三明治、马苏里拉奶酪、色拉和咖啡。
他们的吃饭时间分别为早餐在上午八点,午餐在中午一点,晚餐在下午七点。抽样前的六天,病人在家按规定进餐。在抽样那天(第七天),病人在诊所完成规定餐饮。科研者们抽取了他们在早餐刚开始前以及开始吃早餐的15、30、60、90、120、150和180分钟后的血样,并在午餐和晚餐同样的时间点重复抽取了血样。每个参与者的餐后血糖水平都被测量,并同时检测了他们的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胰岛素的组分)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素水平(GLP-1,也被称为肠促胰岛素,是葡萄糖代谢的指示器,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两周后,这些病人被要求按照另一种饮食方案进行重复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按照B方案进食的餐后血糖水平要比D方案低20%,同时胰岛素、C肽和GLP-1水平要高20%。尽管两种饮食方案的三餐总热量相同,并且午餐热量也相同,B方案午餐后的餐后血糖要比D方案低21-25%,而胰岛素水平则高了23%。
对此,Froy教授说道:“这些观测结果提示,高热量食物的进食时间会对一整天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影响,改变这个时间点会带来餐后血糖的实质性下降。这说明一个人的进食时间表可能是改善血糖平衡和阻止II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子,这将使得下一步的研究集中于生理节奏体系在新陈代谢调节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Jakubowicz教授则补充,“同样热量早餐比晚餐带来更好的葡萄糖耐受性,这可能是生物钟调节带来的部分结果,因为在早晨β细胞响应性和胰岛素分泌水平都比较高,并且肝脏对胰岛素的分解速率比较慢,肌肉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吸收也会增多。因此,当β细胞的响应性和肌肉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吸收都处于最优水平时,早餐摄入高热量食物,似乎是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恰当方法。”
最后,她还总结道:“对糖尿病人来说,早餐摄入高热量饮食是与一整天的餐后血糖水平降低相关的。这种饮食结构的调整也许有着疗效优势,不仅在于对新陈代谢进行最好的控制,而且可以阻止比如心血管疾病等II型糖尿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