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多说,我们都知道音乐能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欢乐的歌曲让人欢乐,悲伤的歌曲让人悲伤。最近一篇发表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文章则指出:音乐影响人类情绪的机制具有普适性,而与文化多样性不甚相关。
来自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来自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科学家们合作完成了这一研究。
研究小组在对40名居住在蒙特利尔的加拿大人与40名居住在刚果热带雨林的俾格米人听过19首简短的乐曲后的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人员指出,之所以选择俾格米人作为实验对象,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加拿大人迥然不同,这些人生活中没有电力,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完全与世隔绝。
实验中所采用的乐曲长度保持在30-90秒之间,其中的11首乐曲属于西方音乐,这其中的部分管弦乐选自三部非常著名的电影:《星球大战》、《惊魂记》以及《辛德勒名单》。另外的9首乐曲则来自俾格米人的传统音乐,这其中主要是一些质朴而乐观的声乐作品,通常会在俾格米人开展某些仪式时吟唱,比如在葬礼上吟唱以抚慰生者。
出于尊重俾格米人的习俗(仅在某些仪式上吟唱这些乐曲)以及让实验更为客观公正,研究人员将另一小组的受试者带到俾格米人居住的地方进行实验,这些来自加拿大的受试者中既有专业的音乐家,也有普通的群众。
在听过每一段乐曲后,受试者会被要求从已经制作好的表格中勾选出乐曲对其情绪造成的影响,如快乐、悲伤、焦虑、兴奋、平静或是愤怒等。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乐曲对受试者情绪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其在听音乐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手掌的汗出程度变化的客观数据进行了监测记录。
两组受试者出现平静和兴奋的情绪改变基本一致
文章作者之一,来自柏林工业大学的Hauke Egermann表示:我们发现两组受试者对每一首乐曲所带来的情绪反应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两组受试者听到乐曲后出现的平静和兴奋的情绪改变的方式基本一致。
他强调道:这很有可能与乐曲的节奏、音高或者音色有关,但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探究和证实。
研究人员就两组受试者的不同表现也有一些发现:加拿大人在听到西方乐曲时出现的情绪起伏波动相对较大,而俾格米人无论是听到本民族的音乐或是西方音乐,情绪起伏都相对较低。
同时,总体而言,无论是听到何种类型的乐曲,俾格米人更易出现积极的情绪改变。
文章作者之一,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音乐学院的Nathalie Fernando对此则表示:这一特殊的现象很有可能是由于音乐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影响有关。
她进一步解释道:在俾格米人的文化环境中,负面的情绪容易打破雨林中平衡的部落关系,这对他们来讲是危险的。如果婴儿在题库,俾格米人会给宝宝吟唱一些欢快的歌曲;如果男人对打猎产生恐惧,他们也会吟唱一些欢快激昂的乐曲。总体而言,音乐在这一文化环境中起到驱散负面情绪的作用,所以出现上述结果也就变得很好理解了。
基于本次实验成果,研究小组最终认为:尽管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个体对音乐的情绪反应造成影响,但某些情绪反应对人类来讲却是普适的。
文章的另一作者,来自麦吉尔大学舒立克音乐学院的Stephen McAdams表示:过去人们一直探求,我们听到音乐后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否受到我们的文化背景的影响,或是某些音乐本身的普适的特性产生了影响。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两种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这样看来,美国人民听了彭妈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也会充满无比的希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