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血管内膜细胞控制癌症转移

V大大  发布于:2015/1/9  阅读量:817  来源:MedicalXPress

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的科学家们为开发抵制转移的新的结合疗法奠定了基础:他们对小鼠进行了低剂量的节拍化疗和抗Ang-2的抗体的结合治疗,Ang-2是血管壁细胞的调控蛋白。在接受治疗后,小鼠的肿瘤转移明显下降。

 

没有明显癌转移的癌症患者在手术移除原发肿瘤后,肿瘤应该被清除了。然而,手术时肿瘤细胞可能已经发生了转移。很多肿瘤患者在手术后还要进行化疗以对抗转移。对于有明显癌转移的患者,这或许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无明显癌转移的患者,有没有更温和的治疗手段呢?

 

“很多肿瘤患者在手术后都陷入了困境:他们应当进行有严重副作用的高剂量化疗还是仅是观望但有可能面临癌转移的风险?”Augustin教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团队正在研究转移的机制并希望能开发出更温和的辅助性治疗手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内皮细胞更为活跃的肿瘤促进的功能,内皮细胞是血管内壁的细胞。

 

肿瘤细胞与周围的血管紧密相连以生成滋养肿瘤的新毛细管。这个被称为血管增生的过程10年前就被应用于临床。尽管效果有限,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已成为标准肿瘤治疗的一部分,作为化疗的辅助性治疗。

 

关于血管增生的传统观点是,肿瘤内的内皮细胞是相当被动的细胞群体,它们仅对肿瘤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应答。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肿瘤生长过程中内皮细胞其实是非常活跃的。Augustin带领的研究团队继而开展了临床前的肿瘤治疗实验,目的不仅在于阻断血管生成,而且在于抑制内皮细胞中肿瘤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他们专注于血管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它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不能能控制血管生成而且作为内皮细胞的关键应答因子。

 

研究人员将乳腺或肺肿瘤移植到小鼠体内,在肿瘤尚未长大的时候通过手术将其移除,这模拟了肿瘤患者的情况(一旦诊断出肿瘤立即做手术移除)。手术后,小鼠体内的肿瘤看似消失了;然而,小的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手术后,小鼠随即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化疗以及靶向血管生成素-2的阻断抗体治疗。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不管哪种形式的化疗都不能阻断转移,注射有血管生成素-2抗体的小鼠肺部以及骨骼中的转移明显减少,存活时间也得到了延长。如果结合Ang-2的抗体和节拍化疗,那么治疗效果会得到增强:在这种类型的治疗中,小鼠持续服用非常低剂量的化疗药物。接受了这种结合疗法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比仅注射了抗Ang-2抗体的小鼠的存活时间长。

 

基于这些令人惊讶的治疗效果,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目的在于解开这种结合疗法的潜在分子机制。这些分析显示,Ang-2不仅影响血管生成,而且同时控制内皮细胞中肿瘤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这些来自内皮的因子刺激巨噬细胞在肿瘤中的募集。阻断Ang-2抑制了巨噬细胞的募集。

 

低剂量的节拍化疗通过一种未知的新型机制发挥疗效:它主要抑制骨髓来源的肿瘤促进细胞群的募集,并非靶向肿瘤细胞。

 

“这种新型的结合治疗同时靶向涉及转移的多种途径,”Augustin教授解释道,“一方面,我们抑制了转移癌新血管的生成。另一方面,我们阻断了巨噬细胞的募集,巨噬细胞引发了免疫应答并因此促进了转移癌生长温床的成形。”Augustin补充道:“很明显,我们不知道这项研究的成果是否能直接转化成临床应用。然而,转移机制的揭示将为这些临床前研究成果转化成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全部评论(2)

  • 1楼
    2015/1/13 13:15:53小夭

    关于癌症的研究从来都是振奋人心的!

    [0]
  • 2楼
    2015/1/12 14:10:48Annie

    【精华】新的发现是推动进步的根本!

    [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