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约有3,600万民众饱受偏头痛的折磨,而偏头痛也正是美国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疾病之一。然而,偏头痛不仅是一种能够带来严重头部疼痛的疾病,最新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发生贝尔麻痹(一种面神经麻痹的疾病)的风险要远高于常人。
来自台湾国立阳明大学和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王署君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这一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于《神经学》(Neurology)杂志。
每年大约有4万名美国人罹患贝尔麻痹,好发于15-60岁年龄段的人群。其常见症状包括:面部肌肉单侧或双侧抽搐和松弛,部分或整个颜面麻痹,眼脸或嘴角下垂,流涎,眼部或口唇干燥以及味觉减退等。
轻度贝尔麻痹患者症状往往会在两周内消失,通常不需要接受治疗。病情更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接受物理治疗或类固醇药物治疗来减少神经炎症及肿胀等。
目前贝尔麻痹的确切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过往的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导致面神经炎,引发贝尔麻痹,如病毒性脑膜炎或疱疹病毒感染等,
王署军教授和他的同事在浏览文献时还发现,曾有研究表明偏头痛与面部和肢体无力有关。他们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探寻“是否偏头痛与贝尔麻痹有关?”
偏头痛病人患贝尔麻痹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人员对来自“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他们对两组共136,704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受试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一组受试者都被神经医生诊断为偏头痛,而另一组未有相关诊断。之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3.2年的随访调查。
在随访的3.2年内,研究人员发现:诊断为偏头痛的受试者中,有671名患者出现了贝尔麻痹,而对照组未患有偏头痛的受试者中,仅有365名出现了贝尔麻痹。在排除了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性别等)后,研究人员最终计算出:偏头痛患者发生贝尔麻痹的风险是非偏头痛患者的两倍。
研究人员认为:贝尔麻痹与偏头痛相关的背后受到很多生理病理机制的影响。而病毒感染理论也许正是其中之一,并且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复发性偏头痛会导致颅神经炎等。因为病毒感染后面神经更易发生脱髓鞘的情况。
除此以外,他们还在某些病例中发现贝尔麻痹与局部缺血有关,在有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人中,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这一联系更为明显。偏头痛与多种血管疾病和不对称的面部血液灌流有关,这些都可能使面部神经发生缺血性单神经病变。
王署军教授认为:这一研究使我们最先认识到偏头痛与贝尔麻痹有关,同时也提示这二者可能有一部分相同的发病机制,如果能够研究清楚这部分共同的发病机制,那么对两种疾病的治疗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研究人员同时也指出这一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中的偏头痛患者都为活动期偏头痛患者,而并未将非活动期偏头痛患者纳入偏头痛组进行统计分析。这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以外,他们还指出:对照组中可能包含有一些偏头痛患者,但这些患者并未接受诊断和治疗,这也许会导致最终计算出的“偏头痛患者发生贝尔麻痹的几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