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生素滥用导致了当今最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抗生素的耐药性。乔治华盛顿大学主导的独一无二的研究表明,公共健康教育材料可能无法解决一些误解,如为什么患者希望使用抗生素而导致医生开出更多的处方。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十月的医疗决策杂志上。
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和Johns Hopkins大学的研究者们,调查了113名城市医院患者,以测试其对抗生素的理解。他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误解:患者可能会想要使用抗生素,即使他们知道,如果是病毒感染,此类药物不会使自身痊愈。这些患者认为,服用抗生素不会使病情变得更糟,即使用非必要抗生素的风险不会超过其可能的有效性。
“患者们明白,服用抗生素对自身没有损害,且有可能改善病情。当患者就医时,他们常常都是很不舒服的,以寻求任何能改善状况的治疗。这些患者有可能知道,理论上,服用抗生素存在副作用的风险,但他们解释说,这种风险基本为零,”乔治华盛顿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助理教授David Broniatowski说。
与这些患者的想法相反,使用非必要抗生素的相关风险还是存在的,如继发感染和过敏反应等。
“在我们调查的患者中,超过半数的人已经知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但他们还是同意服用抗生素以防万一,”Broniatowski博士说。“我们需要以毒攻毒。如果患者认为抗生素没有损害,我们不能只着重于告诉他们其可能的病毒感染。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抗生素也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以及它们肯定无助于治疗病毒感染。”
Broniatowski博士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用来了解非必要抗生素使用危害的教育工具,其重点都在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区别,即“病菌”的概念,而不能解决患者普遍存在的“无风险”概念。
尽管此研究的规模很小,但是其结果提示我们,卫生保健人员教育病人及护理者的方式需要有一个转变。Broniatowski博士敦促公众健康社区成员重新考虑他们的沟通策略,并调整教育材料以解决病人的担忧和想法。
在未来,Broniatowski先生和他的团队,包括Johns Hopkins大学的Eili Klein和康奈尔大学的Valerie Reyna,希望在临床试验中检测这些沟通策略,从而最终降低抗生素的处方率。
文献:
D. A. Broniatowski, E. Y. Klein, V. F. Reyna. Germs Are Germs, and Why Not Take a Risk? Patients' Expectations for Prescribing Antibiotics in an Inner-City Emergency Department.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2014; DOI: 10.1177/0272989X1455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