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多达85%的经期妇女在每月月经来潮前会出现至少一种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但在最新的两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就在下次月经来潮前服用低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百忧解),可以预防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两项研究都是由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理与药理学院的Thelma Lovick博士领导完成。研究成果发表于《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英国药学杂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可发生于所有经期女性身上,但较易出现在女性四七至四八年华或五八至五九年华,这类女性大都有过生育史,并且多存在有抑郁症、产后抑郁或情感障碍等家族史。
PMS的症状多会在月经来潮前的1-2周出现,通常表现为:面部痤疮,乳房肿胀,疲劳乏力,焦虑,情绪波动,易怒以及易出现疼痛不适。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月经来潮时消失。
尽管目前并不清楚PMS的病因是什么,但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月经周期末孕酮分泌的减少正是引起这一疾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解释道:孕酮的分泌减少会导致其后续产物——四氢孕酮的生成减少,而后者则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基于这一认识,研究人员认为受PMS困扰的妇女事实上就是出现了四氢孕酮的停药反应。在这次研究中,他们发现氟西汀可以增加脑内四氢孕酮的含量,从而预防PMS的出现。
氟西汀能够抑制四氢孕酮失活酶
为了完成这一研究,该团队针对氟西汀对成年雌性大鼠大脑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
在试验中他们发现:这种抗抑郁药物抑制了脑内四氢孕酮失活酶——5α-二氢孕酮。当在大鼠月经期前给予低剂量的氟西汀后,氟西汀使脑内四氢孕酮的含量增加,同时使PMS大鼠模型的PMS症状得到缓解。
研究团队还发现抗抑郁药降低了脑内与压力和恐惧应答有关的环路的活性,而这一环路通常会在经前期被激活。
研究人员强调道: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氟西汀后几个小时内,大鼠PMS的症状就会得到改善。而通常,这种抗抑郁药物发挥抗抑郁作用则需要2-3周的时间。
此外他们还发现氟西汀同样能够抑制人脑内的5α-二氢孕酮。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氟西汀可以有效的用于预防经期妇女出现的PMS症状,并且也可以用于治疗产后抑郁。
Lovick博士表示:这一研究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用于治疗女性PMS的治疗方法,并且几乎不具有任何副作用。
而过去关于抗抑郁药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其“不为人知”的作用,比如曾有研究发现:常用的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可以延缓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