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咽喉鳞状上皮细胞癌肿瘤中的SIP1蛋白表达通常意味着癌症发展到了后期,复发高风险以及不良预后。基于这些结果,SIP1在临床研究中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新的预后因子,帮助医生鉴别出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以便进行更集中的治疗及更紧密的复查。Anna Jouppila-M?tt?在她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呈现了这些结果。
尽管鳞状上皮细胞癌(PSC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它的发生率一直在增加,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130,000人患有这种癌症,其中80,000人因此死亡。在所有的头部和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中,预后是最差的并且一直没有什么改善。PSCC的主要的风险因子是吸烟和喝酒。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参与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预后,很多医院都对患者做HPV的例行测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的PSCC的生物标志物。
首个在PSCC中对EMT相关的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评价的研究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变(EMT)是一种复杂的细胞过程,它不仅对胚胎发育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受到激活从而使肿瘤细胞具备侵染性并发生转移。几种转录因子,像SNAI1,TWIST,SIP1,SLUG和ZEB1,是调控EMT的基本因素。
这项研究是首个在PSCC中对EMT相关的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评价的研究。研究人员分别在肿瘤细胞,基质和内皮细胞核内分析了转录因子SNAI1,TWIST,SIP1,SLUG和ZEB1的免疫组化表达。他们同时在PSCC样本的细胞质内分析了上述转录因子的表达,以找出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变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
呈现阳性内皮细胞核SIP1免疫染色的肿瘤恶性程度更高,转移至淋巴结的概率更大。SIP1的表达同时与疾病特异的5年存活期相关,在结合肿瘤大小和患者整体状态的多元分析中SIP1的表达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因子。
内皮细胞中的SNAI1表达意味着存活率下降以及肿瘤增大,而基质细胞中的TWIST表达则与复发的高风险相关。相比SIP1的单独表达,肿瘤内皮细胞核内的SNAI1,TWIST和SIP1的共表达预示了更差的预后。这些结果发表于His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和BMC Cancer杂志。
有必要对EMT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现在正是需要特异肿瘤标志物的时候,期待能有所应用!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