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研究发现SCNT源细胞与iPS细胞相似

FRED  发布于:2014/11/10  阅读量:731  来源:sciencedaily

一个由纽约干细胞基金研究所(NYSCF)的科学家牵头的团队比较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和由成体细胞核移植(SCNT)产生的人胚胎干细胞。科学家发现用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细胞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模式高度相似。这两种方法产生的干细胞DNA突变数目也相似,表明将成人细胞转变成干细胞产生的突变与所用的方法无关。这表明在为临床治疗慢性疾病开发新的疗法前还需要对这两种产生干细胞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调查,以断定它们的适用性。

 

NYSCF研究所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致力于研究包括SCNTiPS细胞技术在内的所有生产干细胞方法的实验室之一。缺少专门致力于SCNT研究的实验室是NYSCF研究所在2006年成立的原因之一。

 

Susan L. SolomonNYSCF CEO也是其共同创建者,他介绍道:“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哪种方法最终让科学家生产出能用于新细胞内疗法的最好的细胞。为了加速相关研究并为病人带来新的疗法,继续进行SCNTiPS细胞技术至关重要。”

 

两种技术都能最终产生多功能干细胞或者是能够分化成体内其他细胞型的细胞,但这两种方法各不相同。SCNT是将一种成人细胞的细胞核替代卵细胞或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之不同的是,科学家通过在诸如皮肤细胞或血细胞这种成体细胞中表达一些关键基因以使这些细胞回复到胚胎样状态。这些方法中的区别在原则上会导致细胞具有不同的特点。NYSCF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今年早些时候取得的进展表明人胚胎干细胞能够用SCNT获得,该进展使得人们又回到了前文提到的辩论中。

 

NYSCF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儿科与分子基因学助理教授以及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Dieter Egli博士介绍说:“我们的工作表明我们现在可以用两种方法获得病人自己的干细胞,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极大的潜力应用于治疗慢性病中。我们的工作也也欢迎许多科学家对iPS细胞进行基本的研究。这表明他们可能能够处理与人胚胎干细胞非常相似的细胞,至少在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方面很相似。突变的这一发现会如何影响到在临床应用成体细胞来产生干细胞目前还正处于辩论阶段。”

 

今天发表在了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比较了用两种不同的技术处理同源细胞获得的细胞系,特别是基因编码突变以及通过分析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模式来评估干细胞与胚胎状态之间的匹配度,发现它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学家表明这两种方法会产生在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方面相似的细胞型。这表明这两种方法在将已分化细胞转变为干细胞方面都有效。

 

科学家们还揭示了用SCNTiPS技术产生的细胞具有相似数目的基因突变,暗示着这两种方法在基因突变方面不分伯仲。同时也发现了印迹基因(母亲和父亲甲基化方式不同的等位基因)中相似数目的DNA甲基化变化。注意到这两种技术都能够产生比来自未受精的卵母细胞源胚胎干细胞或剩下的体外受精胚胎源干细胞更多的差别。这些发现表明从成体细胞产生干细胞的过程中存在少量与方法无关的缺陷。

 


全部评论(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