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动物的速度之快是它捕食的一个优势。但过快的速度也会蒙蔽自己。
班蝥是甲虫的一种,其体型很小,因此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生物。这些只有半英寸长的班蝥每秒钟飞行速度能达到身长的120倍(约5英里每小时),而人类速度最快也只能达到身长的5倍。人类若想要超过班蝥的速度,则需要提速至480英里每小时。
但是物极必反。当班蝥速度达到最大时它的视野将会是一片模糊,这是由于它们的眼睛不能聚集光线而导致视力下降,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仍能勉强展开追捕行动。
美国匹兹堡大学Kenneth P. Dietrich 艺术科学学院生物科学部Nathan Morehouse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Daniel Zurek正在研究班蝥高速飞行时导致的视力下降与其在捕食过程中张开和闭合嘴巴的关系。
是否这只是为了碰运气?它不断的张开和闭合嘴巴是否为了正好遇上猎物丧生在它张开的嘴巴里?
Zurek今年5月份在Biology Letters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否定了这一说法。
“我们正在研究班蝥在什么情况下会张开和闭合嘴巴”,Zurek说,“它们试图能抓住一些东西,因此它们通过张开和闭合上颚来感知猎物。但是,在到处都是障碍物的情况下,一直打开上颚并不是明智的,为了避免上颚不小心被缠住而导致飞行受阻或逃脱受阻,它们会不断交替张开和闭合上颚”。
“这是否是由于追捕距离的变化和猎物大小的变化投射在了视网膜上从而导致了它交替张开和闭合上颚?这也不一定”,他说。
Zurek用一个猎物模型引诱班蝥进行追捕并记录它们在捕食过程中的慢动作。他发现,在班蝥开始接触到正在逃跑的猎物模型时,它能够感知到猎物的影像并根据这一线索开始张开其上颚。当这一猎物影像逐渐消退后,它又闭合了上颚。
Zurek说,这一研究揭示了动态过程中的视力情况影响动物捕食的新型机制。
会不会被应用在设计战斗机上?许多关于动物界习性的研究都被应用在周遭的移动设备,例如昆虫在水上的移动被应用于水上运输工具的设计。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