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大学长寿中心的最新研究发现:对在老年人群中较高发的记忆障碍疾病的诊断来讲,将大脑看做相互联系的网络节点也许会比将大脑看成是由不同功能区域的组合更有帮助。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Gagan Wig副教授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主要关注大脑不同区域如何进行信息交流以连接成网,以及年龄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
Wig副教授解释到:大脑的网络连接并不像社交网络或者我们平常说的网那样,这其中要包含很多组相互影响的神经节点,这些节点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大脑网络进行信息传递沟通。已经有大量的关于老年人在完成与年轻人相同动作或任务时所使用的大脑功能区域的比较研究。而采用将大脑看做整体的网络这种观念后,就可以从一个新的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就像是在观察组成一个星系的整体模式,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星星上面。
年纪越大,大脑越“老”,子网间联系程度越低
在研究过程中,Wig副教授和同事重点关注于各个分离的子网是如何协同来完成一个特定的“动作”。他们发现,大脑越衰老,子网的分离程度越差。同时还发现,子网分离程度越低,其与长期记忆障碍的相关性越高,这一关系不受到大脑衰老程度的影响。
Wig副教授表示,这也许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大脑子网的分离程度进而对记忆障碍等做出判断和预测。
该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达拉斯大脑研究之寿命调查”(Dallas Lifespan Brain Study),通过对210名年龄在20-89岁的健康人完成的思维和记忆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上述结论。这些受访者还会被要求接受大脑扫描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大脑放空。扫描结果被用来评估大脑的联通功能。
为了得到更全面的数据,研究人员同样从整体网络观的角度采用“图论”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图论是一种数学理论,常被用来研究交通流量、疾病传播或社交网络等。
最终他们发现,年轻人的大脑在子网内不同节点间进行交流以完成特定“动作”的过程比较活跃,而不同子网间的交流相对不是很活跃。但这种现象在老年人的大脑中不甚明显。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子网间的交流愈发不活跃。
应该是简单动作和复杂动作的关系吧。复杂动作需要子网间协同,简单动作子网内部就可以完成吧。神经元连接太复杂了,按照这种分级,虽然显得更调理了,但是感觉还是很难研究。
子网内不同节点间的交流以及不同子网间的交流各有什么重要性呢?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