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盲目的出去钓鱼吗?你可能先会了解一下当地的湖泊再去。事实证明,鱼的性格跟你是否能够抓住它有着很大的关系。
该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加拿大《渔业和水产科学》杂志上,详细介绍了能否钓上鱼可以通过观察鱼类的日常行为进行预测。
神经生物学家质疑钓鱼运动,包括捕鱼和放鱼的道德性,认为鱼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可以感受并且识别尽可能多的痛苦,尽管有些人声称它们的感官知觉很弱并且相当无知。
人们很容易认为,鱼最终会上钩可能是因为它们很好奇或者非常饥饿导致它们最后没有警惕到有着诱饵的钩子。然而,并非所有鱼的好奇心和食欲都一样强。当一条鱼具有自己个性的时候,这条鱼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抓到。
东芬兰大学和芬兰野生动物和渔业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实验后这些推断逐渐被确定。
在传统及富有营养的环境中对褐鳟种群进行饲养观察,专家们在基于其日常行为观察后指出这些鱼的个性各有千秋。研究将它们转移到有着渔船出没的半天然河流和池塘环境中进行长期观察,结果正如所预测的那样,那些谨慎的鱼类比那些充满好奇心的鱼类活得更久。
那些越愿意探索新环境的褐鳟鱼,越有可能被钓鱼者陷入僵局。同样,那些对池塘中陌生的天然食物非常谨慎的鱼类很难因为饥饿就容易上钩。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池塘的种群会变得更加谨慎,更加难以抓到。然而,这种效应在足够大的群体中会被减轻。
研究人员还指出,在丰富的孵化环境中饲养的鱼类(被修改为类似自然的环境)更容易养成谨慎的性格并且远离自然资源,而那些在传统的孵化场饲养的鱼则被认为比较脆弱,容易被捕捞到。
该研究作者认为丰富的孵化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渔业“不断移动”的性质并且可以保护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