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病毒感染的幕后黑手——液态DNA

best-try-1  发布于:2014/10/8  阅读量:689  来源:ScienceDaily

病毒可以把自身的DNA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正好解释了病毒是怎样把DNA注入到受害者细胞的。瑞典隆德大学从事的两项新研究报告了这个发现。

 

这两项研究分别研究不同的病毒,但都是关于这个发现的。即病毒在感染细胞时,可以把它们的DNA转变为液态形式。因为这种转变,病毒可以很容易地把它们的DNA注入受害者细胞,进而诱发感染。其中一项研究是研究可以感染人的疱疹病毒。

 

来自隆德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方向的研究者Alex Evilevitch说:“我们的研究结果通过揭示病毒是怎样把DNA注入细胞的过程,展示了疱疹感染的致病机制。”

 

Evilevitch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之前没有人意识到病毒DNA可以实现固态到液态的转变。疱疹病毒需要依赖一定温度才能实这种转变,该病毒在37°C可以发生这种转变,这也是它对人体温度的一种适应。他希望他们的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推动能够靶向发生相变的病毒DNA的新型药物的诞生,这样,就能减少疱疹感染率和限制病毒的传播。

 

Evilevitch补充道:“这种新型药物可以影响病毒DNA的物理性质,也就意味着该药可以阻碍病毒发生DNA状态的改变。”

 

Evilevitch和他的同事们最近发表的第二项研究是关于噬菌体的,即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在该研究中,细菌为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研究结果也表明病毒把固态DNA转变为液态DNA的能力。和疱疹病毒一样,这种转变是发生在37°C,即对人体温适应的一种结果。

 

噬菌体和疱疹病毒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它们在进化史的早期(几十亿年前)就分化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它们都通过把固态DNA转变为液态DNA来促进感染,这表明这种转变可能是很多都具备的一种普遍机制。

 

在以前的研究中,Evilevitch和他的同事们成功测定了病毒内的DNA渗透压,其对病毒感染提供驱动力。该渗透压比未开封的香槟瓶中压力还高。这种高压是由病毒内的大量DNA堆积产生的。这种压力就像一个触发器,能够驱使病毒DNA进入宿主体内。正是这个发现推动了目前这分别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 PNAS》的两项新研究成果的产生。

 

Journal Reference:

T. Liu, U. Sae-Ueng, D. Li, G. C. Lander, X. Zuo, B. Jonsson, D. Rau, I. Shefer, A. Evilevitch. Solid-to-fluid-like DNA transition in viruses facilitates inf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DOI: 10.1073/pnas.1321637111


全部评论(2)

  • 1楼
    2014/11/4 16:45:54blue-sky

    病毒把DNA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真是一个新观念!

    [0]
  • 2楼
    2014/10/10 3:34:08Annie

    果然生活处处皆物理,小小病毒居然可以这样纯熟的使用物理法则,真是奇妙

    [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