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首次记录到“幼鱼的声音”

best-try-1  发布于:2014/10/6  阅读量:672  来源:ScienceDaily

来自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及大气科学学院的研究者们率先记录了这样一个新发现——幼鱼可以产生声音。在黑暗条件下,幼鱼发出的类似“敲”和“咆哮”的声音有助于它们保持聚群状态。

 

Claire Paris教授说道:“人们很早就发现成鱼可以发出声音,但没有人去研究幼鱼是不是也能发出声音。这个研究是第一个报告幼鱼也可以发出声音的。这是一个真实的发现,因为它表明幼鱼间存在着一种交流系统。”

 

灰色鲷鱼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它们在孵化后30天内以一种类似浮游幼虫的形式进行生存,之后进入较浅海底的海草丛中生存。罗森斯蒂尔海洋及大气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同时设立户外实验和室内实验来对灰色鲷鱼幼鱼能否发声进行研究。

 

在户外实验中,研究者们在北佛罗里达靠近Fowey Rocks灯塔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同时配有音频和录像记录系统的DISC装置,并用该装置记录幼鱼在浮游期的定位行为。他们总共进行了58次实验,有27次是在白天,31次在夜间。为了确认那些声音是灰色鲷鱼幼鱼发出的,该团队也做了室内实验,并对室内环境中的声音进行记录。此外,他们还通过麦考利音频库对记录到的幼鱼所产生的声音进行了比对工作。

 

他们发现幼鱼产生的“敲”和“咆哮”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0-800 Hz, 该频率在大多数成鱼可以听到的范围内。在夜间实验中,占总数70%的实验组中的幼鱼发出了这些声音。但是在日间实验组中,所有实验组中的鱼均不发出声音。灰色鲷鱼幼鱼在几个小时内就能聚集成一团,表明这些声音或许展示了一种幼鱼在远徙过程能够维持聚群的机制。

 

Claire Paris教授说:“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记录在漂流水域环境下的那些引导幼鱼辨别方向的声音。能够记录到幼鱼自己发出的声音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幼鱼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它们维持聚群状态,这是非常有利于它们寻找游行方向和选择栖息地的,也让它们在浮游时期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参考资料:

E. Staaterman, C. B. Paris, A. S. Kough. First evidence of fish larvae producing sounds. Biology Letters, 2014; 10 (10): 20140643 DOI: 10.1098/rsbl.2014.0643


全部评论(2)

  • 1楼
    2014/11/4 16:56:21blue-sky

    多么新奇的发现!鱼类之间也能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0]
  • 2楼
    2014/10/10 3:49:10Annie

    语言真的是蛮奇妙的,是信号啊!

    [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