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题为“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报告显示,人类已在全球水平上取得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的进展。然而,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以对抗粮食不足。
“粮食供给已在经历快速整体经济发展的国家中取得快速和重要的改善,尤其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说道,“粮食供给在撒哈兰以南非洲国家中仍然是个挑战,在那些国家,收入增长已放缓,贫困率依然很高,农村基础设施依然有限。”
世界总人口的记录现在已超过72亿。其中大约11.3%的人口仍然处于饥饿生存状态。这个比率已经有所下降,2008-2010年间的记录是12.1%,1990-1992年间的记录是18.7%。
世界饥饿人口的数量已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超过1亿,而1990-1992年间减少了大约2.09亿。
FAO官员对饥饿与营养不良作了区分。饥饿是指人肚子作响且感到疲乏时的身体感受。另一方面,营养不良则以引起人减重的长期身体症状为特征:生长减缓,没有正常身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这种症状常常影响大型社区,或许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在这些地方,足够的质量保障食品难以获得。
“这个问题正在变小,”FAO的一位经济学家Josef Schmidhuber说,“这是好消息,但我们一直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在1990-2015年间将全球饥饿人口数量降低至少50%。”
非洲大陆具有最高比率的营养不良人口,其1/5的人口仅能最低程度地获得营养食品。亚洲是营养不良总人口最多的大陆,其中印度有1.91亿营养不良人口。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将低收入,不佳的农业发展,有限的社会安全系统列为营养不良的罪魁祸首。
海地是世界上营养不良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比率高达52%。WFP将此记录归因于该国经受的自然灾害的结果,这些灾害包括:2010年的地震,2012年的严重飓风,及2014年的干旱。
只要世界各国领导人坚持其承诺,国际社会继续提供帮助,那么人类就能赢得与饥饿的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