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人因花费了太长时间才意识到心脏病突发症状而且没有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因此将自己陷入心脏健康风险,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一项研究:心血管介入,报道。
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是指从病人在急诊室心脏病发作,直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的时间。
ST段升高性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大面积影响心脏的血液阻断时间过长造成的一种严重心脏病”,根据美国心脏协会介绍。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ACC / AHA)指出,医院治疗STEMI患者,需要紧急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应在患者抵达医院90分钟或更少的时间内进行。
2006年ACC推出“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2B)联盟,以减少美国医院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等待时间,医院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约90%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案例心脏表面的血流得到了恢复,但约1/3的患者心脏肌肉血流量没有得到恢复。
2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
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从发病至“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的治疗时间,换言之,就是从到达急诊科至开始治疗的时间。
该小组审查了参加血管重构的多中心协调统一成果和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HORIZONS-AMI)中应用试验的2056名患者的记录;他们比较了症状发作到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的三个级别:不到2个小时,2-4小时,超过4小时。
接受气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从症状出现至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心脏血流恢复的患者,与更快速治疗的患者相比,到心脏的血流不太可能完全恢复,在3年内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负责人Roxana Mehran博士,纽约市西奈山医学院Zena and Michael A. Weiner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介入研究和临床试验主任,说:
“近几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平均时间的下降并没有带来STEMI患者死亡率的降低。这项研究强调,有必要重新考虑“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作为一个性能指标并检查广泛系统延迟度量的效用,如初次医疗接触球囊的时间,以及总缺血时间。”
随后的一项社论中,Wake Forest Baptist医学中心的Michael A. Kutcher博士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度量标准和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继续进行下去。
然而他指出,医生需要看相关指标,诸如局部缺血或血流损失出现时的标志和症状。
Kutcher博士认为,“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的减少一直不能与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显著改善相匹配,因为“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较短的患者也发生了微血管损伤;这样可以加重死亡风险。
他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较长的患者是高危人群,应根据明确的策略来治疗。他希望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在迅速采取措施的重要性方面继续对公众和健康保健人员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