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结果,尽管医疗救治可能能够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性命,但是一半多的患者都忽视了致命的心脏节律障碍发生前一个月左右已经出现的可疑症状。
虽然医学界一直以来都把心脏骤停视作毫无预告的致命一击,然而由一名西奈心脏研究所的副主任主导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表明了心脏骤停患者在之前至少一个月左右就已经经历着一些警示性的症状。
“中年时期发生心脏骤停对社会打击很大,因为大多数受影响的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Sumeet S. Chugh说。他是西奈心脏研究所心律中心的主任,也是心肌电生理研究中心主席。“少于7%的患者能从心脏骤停中存活下来,使得这种病一直以来都很难查明症状。这些新的研究发现暗示着我们能够应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预测和防止这种致命的情况发生。”
这一研究在年龄35岁到65岁之间的839名患者中进行,概述了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间歇性的胸痛和压力、气短、心悸以及持续的流感样指征比如恶心、胃痛或背痛。
“这些新发现给出了不能忽视比较模糊的不常见感觉的充分理由,”西奈心脏研究所主任Eduardo Marbán说。“最好早点寻求医学关注而不能冒险遭遇突然死亡。”
在美国每年大约350000人死于急性心脏骤停,占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的50%。
虽然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两个词经常会交替使用,但这两个词并不同义。心力衰竭--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减少回心血量引起的。心脏骤停是心脏电活动缺陷引起的。患者可能很少有或者几乎没有任何预兆,这种病通常会引起瞬间死亡。心脏骤停已经被指是导致Tim Russert和John Hughes死亡的罪魁祸首。
“我们已经有了可植入式除颤仪,这是一种手术性植入设备,是正在走下坡路的心脏骤停患者的长期救命设备,”Chugh说。“既然我们意识到突然死亡也没有那么突然,那也有可能通过增加患者和家人的意识和相关知识找到新的短期治疗方法。”
最近几年以来,Chugh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首次确定了一些心脏骤停的风险因素,包括血液中性激素水平、心脏的基因标记物以及电生理和结构方面的异常。
除了在西奈心脏研究所发挥着领导作用以外,Chugh还领导了俄勒冈州意外死亡研究,这是一个涉及16家医院的综合性的研究,对波特兰都市区域的100万人口心脏病死亡案例进行了多年评价研究。该研究已经进行了十年多。该研究中整理出来的数据为Chugh和他的研究小组提供了独特的、基于社区研究的信息,用来解释引发心脏骤停的原因。
在新的研究中,Chugh和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Oregon评估中包含的839例患者的相关数据。研究者们也采访了第一发现者及患者家属。结果如下:
(1)51%的患者经历过警示性的症状,主要是心脏骤停前的胸痛。
(2)在经历症状的一组中,93%的人在出现心脏骤停前24小时内再次出现症状。
(3)只有19%出现症状的人叫了急救服务。
(4)出现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患者存活率为32%。没有寻求医学帮助来治疗相关症状的患者存活率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