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看恐怖片弊大于利?健康专家告诉你真相!

sunshine2015  发布于:2015/12/17  阅读量:761  来源:Medicalxpress

这周BMJ圣诞特刊中一个小型研究发现,观看恐怖电影或者“毛骨悚然的”电影与凝血蛋白(促凝血因子VIII)的增加有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毛骨悚然”这个词来形容极度的害怕是很恰当的,研究者们说。

 

这个词语追溯到中世纪时期,主要是基于一种观念,即害怕或恐惧会使血液变冷或导致凝血。但是,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从来没有被研究过。

 

因而荷兰的研究者们开启了他们的研究来评估极度的恐惧是否能通过使身体适应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的缺血状态而发生凝血,他们说这一凝血行为带来了很重要的进化意义。

 

该研究涉及到24名自学生、男毕业生、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工作人员中招募到的年龄30岁或更年轻的健康志愿者。有14名首先被安排观看一部恐怖片,然后再看一部教育片,另外10人把观看影片的顺序调换一下。

 

两部影片在相隔一周的同一时间观看,并且保证观看环境舒适放松。两部都持续大概90分钟。

 

每部电影开始前后(15分钟内),采取血液样本,用来分析标志物或凝血活性的“恐惧因子”。每部影片观看完毕之后,参与者利用视觉类比评价他们经历的恐惧的级别,从0(完全不害怕)到10(视觉感觉最恐怖)。

 

参与者们也都提前告知研究人员他们是否已经看过此电影,完成了一份关于生活方式和最喜爱电影类型的问卷调查。

 

恐怖电影被认为比教育片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多,在恐怖评分上有平均5.4分的差异性。

 

观看电影前后促凝血因子的水平差异性方面,恐怖片要比教育片大得多。

 

在观看恐怖电影的过程中,有12名(57%)的参与者促凝血因子水平提高了,但是在观看教育片过程中,只有3名(14%)的参与者促凝血因子水平提高了。观看教育片时,18名(86%)的参与者促凝血因子水平下降了,而观看恐怖片的参与者中只有9名(43%)促凝血因子水平下降。

 

然而,研究者们并未发现任何电影类型对其他凝血蛋白水平有影响,暗示着极度恐惧虽然激发了促凝血过程,但并未造成真正的凝块形成。

 

他们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但是总结道,在年轻人和健康的成人中,“观看恐怖电影与促凝血因子VIII的水平升高有关联,但并未带来真正的凝血形成。”


全部评论(1)

  • 1楼
    2015/12/21 20:01:11巴克队长

    恐怖片除了对身体上的影响外,心理影响比较大吧,还是多看看轻松愉快的片子吧。

    [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