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警惕!当你感觉到压力时,体内的疱疹病毒会“死灰复燃”!

linffy  发布于:2015/12/11  阅读量:2159  来源:MNT

人处于压力状态下时,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冷疱疹又“死灰复燃”;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出现这种情况的细胞机制,根据发表在《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90%的美国人口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HSV),从而引发冷疮、复发性眼部感染、生殖器损伤及罕见的脑炎,脑炎的死亡率为30%,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达到70%- 80%。

 

密切相关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会导致水痘和带状疱疹。

 

先前的研究已经将一个名为JNK的蛋白与压力联系在一起。该小组已发现单纯疱疹病毒(HSV)潜伏在神经元中,而压力会触发病毒激活。皮质类固醇,一种天然的应激激素,已显示可激活JNK通路并触发神经元死亡。

 

新研究是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展的,其中资深发起人Mohanish Deshmukh专注于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研究领域。

 

研究小组开始强制性地将病毒潜伏在小鼠初级神经元内,然后开始激活病毒。这使他们得以研究潜在参与病毒激活的特异性细胞蛋白通路。

 

阻断JNK通路,防止病毒复活

 

为了查明病毒是否可以感觉到神经元处于压力状态,激活逃脱途径,他们集中关注了JNK蛋白。第一作者和病毒学家Anna Cliffe在小鼠的神经元中添加了模仿神经生长因子缺失的一些化学物质;神经元需要这个因子来保持健康。

 

她还使用皮质类固醇来模拟体内发生的情况——压力导致释放出高水平皮质类固醇激素。

 

结果表明, JNK蛋白通路只在病毒开始离开神经元之前被激活。当JNK通路被阻断,病毒再也无法被重新激活。

 

研究小组还发现,甚至当神经元中的病毒DNA处于抑制状态时,病毒也可以被重新激活。

 

研究人员发现,与病毒DNA相关的组蛋白没有经历使紧密封锁的DNA——众所周知的染色质,经历脱甲基化过程,因此染色质不能“完全打开”,那么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HSV基因表达,则不能发生;这就是病毒重新激活的过程。

 

这很令人惊讶,因为通常,甲基标记物或表观遗传修饰需要在DNA被打开之前移除;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甲基标记物还在,基因表达仍然发生了。

 

该实验表明,病毒能够通过甲基标记物旁边的组蛋白磷酸化来修改其染色质甲基标记物作为一个甲基/磷酸化“开关”,正如Deshmukh说,“发起制动以阻止基因表达。”

 

他解释说,“磷酸化释放的制动剂刚好足够使一点点病毒进行基因表达”,而磷酸化作用也依赖于JNK通路的活化。

 

该实验将压力-活化途径与病毒DNA最早期阶段的变化联系到了一起。

 

一旦初始制动缓解,全病毒基因表达需要移除抑制性组蛋白甲基化,使病毒完成激活过程。相应的,这会导致在神经元之外形成完整的病毒。

 

而从那开始,一些病毒性疾病,如冷疱疹和脑炎就“诞生”了。

 

Deshmukh说:

 

“我们很高兴,这种压力-活化途径有存在于人类当中的可能性。在人类的神经元中已经发现了这些途径的所有元素。我们知道,压力可重新激活人体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研究人员希望在人类的神经元中复制这个结果。如果他们能够确认该JNK途径对人体内病毒的激活至关重要,这可能会引导针对HSV和其他相关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在Cliffe看来,确定了的神经元代表着“良好的治疗靶点。”


全部评论(1)

  • 1楼
    2015/12/12 16:36:52巴克队长

    【精华】希望这一由压力而触发的病毒激活机制能够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靶点。

    [0]

你的评论

请 登录后添加评论

首页|我要求购|展会信息|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