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用含氯胺的水烹饪相当于向你的食物中投入了潜在的有害毒素,该研究相关文章发表于近期的《水研究》(Water Research)杂志上。该研究中发现的毒素分子几乎是全新的,由含氯胺的自来水和含碘食盐制得。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自于中国的香港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设计进一步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分子对健康的影响。同时,探究限制烹饪时间和温度,烹饪时使用碘酸强化食盐而非碘化食盐,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我们饮用或食用的自来水通常经过消毒处理。通过几个步骤完成,包括通过添加氯或氨氯胺分子。上述过程称为氯化和氯胺化,对水的化学组成产生影响。
向含氯和氯胺的自来水中加入含碘食盐,形成次碘酸。次碘酸本身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酸可以与食物中其他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消毒副产品(I-DBPs),研究人员表示,形成的分子几乎是全新的。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分子并测试了分子的毒性。
“对环境化学家、毒理学家、工程师来说,用含氯胺的水烹饪产生的 I-DBPs 物质是全新的,”Xiangru Zhang 博士表示,他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副教授。
Zhang 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建议,人们应该使用碘酸钾食盐,而非碘化钾食盐。在较低温度下烹饪,尽量缩短烹饪时间,限制I-DBPs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