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头痛的时候你会选择泰诺还是布洛芬?大多数人会有自己的选择,因为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他们已经知道那种药物更能减轻他们的疾病痛苦。
药师、医生和科研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试图探索为何同样的药物在相同的剂量下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不同,以及为何有些人需要使用更高或更低的剂量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等问题。很多因素能够影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如年龄,药物相互作用,吸烟,肝肾功能情况以及一种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原因——遗传因素。
基因影响药物的药效发挥
只有了解人们的遗传差异后,医生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患者究竟适合何种药物并以何种剂量加以干预,换句话说,这将而更加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这种研究领域称为遗传药理学,即通过遗传学测试来指导患者正确的药物使用。
这种个体化治疗方法称为精准医学,最近它被奉为医疗保健领域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宣布了其启动精准医学的计倡议:
“我们需要启动精准医学计划,以使我们能够更加好的治疗诸如癌症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以及使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身个性化信息,以使我们和我们的家人活的更健康。”
基因影响药物的代谢
近年来医学上使用最频繁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是针对肝药酶(肝脏中代谢药物的一些列酶系)的基因检测。
对于一些药物而言,它们在体内以其活性形式的存在而发挥着药效。肝药酶的存在使得这些形式的药物被分解代谢掉,以保证我们的机体能够正常将其排出体外。当肝药酶不能很及时地将某种药物代谢时,机体就会由于这种活性形式药物的大量存在而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另一些药物而言,药物进入机体时是其活性前体形式,不直接发挥药效,需要肝药酶将其代谢为活性形式后才能发挥药效。当某人的肝药酶与常人不同时,这就可能出现其不能很及时地将前体药物转化为活性形式而使得该药在正常剂量下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人们肝药酶活性和种类的差异,这导致药物在他们体内的代谢状态会出现不同,这也就说明了为何同样剂量的相同药物对于不同人而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会出现差异。事实上,人们的肝药酶往往就有差异,所以了解每个人的遗传信息对个体化用药十分有必要。
利用基因多态性来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
医生在治疗白血病儿童时常常对他们作肝药酶基因检测,以确定他们对巯嘌呤类药物的代谢情况。这类药物以活性形式进入人体。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分解该类药物的酶类活性不高的话,那么医生们就会将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十分之一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在他们身上,这种常人十分之一的微小剂量能够与该酶活性正常者常规临床剂量的疗效相同。
对于那些在肝脏中转化为活性形式的药物而言,遗传差异意味着人们也需要对治疗药物调整 剂量。来看一个例子,氯吡格雷是临床上治疗心脏病发作或者防止术后血栓的形成的常用药物,它在肝脏中转化为活性形式而起作用。但是临床上有25%-30%的患者肝脏中的相关酶类并不能有效的将它进行转化,这会导致该药的药效下降。所以对于这些人群而言,加大药物使用剂量就很有必要。
这些事例都说明,由于人们的遗传差异,药物使用剂量往往会出现很大的不同,这需要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个体化用药将何去何从
上面叙述了一些例子用以说明遗传信息的差异对个体化用药的指导非常重要。最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超过100个药物的说明书中添加了其遗传药理学信息。从今以后,将会有更到药物的标签上添加这些信息,以便患者最佳地使用临床药物。
遗传信息检测方法今后也将改变。以往而言,这些都是在基因实验室中进行相关检测。但是,从今往后,每个人的整个基因组密码将有望被记录,并会伴随他们一生。当达到此高度时,将实现对个体化用药的数字化管理,我们还需要至少十年以上来实现这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