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表在Lancet传染病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细菌体内发现了一种对多粘菌素类——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新基因。而对中国南方人群和农场养殖猪进行样本抽查,结果显示这种细菌的传播普遍存在。
研究人员说,一些已经获得了新耐药基因的细菌菌株——MCR-1,也有广泛传播的潜力。
这一结果及其令人担忧,因为研究人员发现质粒上新基因DNA的移动形式,很容易在基因水平上,不同的菌群之间扩散传播。
我们不禁想到几年前印度爆发的细菌耐药基因NDM-1,使细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包括最后万不得已才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这项研究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带领下进行,得出如下结论:
“MCR-1的出现预示着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御关卡——多粘菌素类抗生素被突破,细菌通过质粒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虽然目前只限于中国,但MCR-1很可能发展成全球性耐药机制如NDM-1”。
专门从事动物抗生素耐药性研究、文章合著者刘建华教授说,这项结果是“极其令人担忧”的,因为多粘菌素是“最后一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无法在细胞之间扩散。”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在常见菌群中很容易传播
已知多粘菌素类耐药性可通过染色体突变进行传播,但以前从未报道过基因水平上的转移。刘教授解释,耐药性机制仅限于染色体突变时是“不稳定的,无法传播至其他菌群”。
研究小组发现,该基因很容易在常见菌群之间传播,如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类型感染的大肠杆菌,引起肺炎等其他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
刘教授说,这表明“从广泛耐药性发展到对某一类型抗生素耐药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起始于人员发现,上海一处密集型农场养殖的猪体内发现大肠杆菌菌株对多粘菌素类药物——多粘菌素E的耐药性出现了转移。他们发现了耐药性可被转移至另一菌株。
接着研究人员分析了2011至2014年间,从屠宰场的猪和广州市内流通销售的生猪肉和鸡肉中收集的细菌。他们还分析了来自广东省和浙江省的两家医院的患者样本。
他们发现,804例动物样本中166例存在大肠杆菌MCR-1基因, 523例生肉样品中78例存在大肠杆菌MCR-1基因。此外,1322例入院患者中,16例患者样本中存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该小组集中关注了MCR-1基因在大肠杆菌菌株中的高速复制和转移,而且阳性样本的比例逐年攀升。
研究人员在文章中表明:“MCR-1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有可能起初在动物内出现,随后传播至人群。”
该小组还发现,该基因能够蔓延至其他具有传播潜力的菌群,包括绿脓假单胞菌,引起住院患者及免疫系统能力较弱人群出现严重感染。
“限制或停止农业养殖中使用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中国是多粘菌素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是全球性抗生素需求量增高的主要驱动力,到2015年底有望突破13000吨/年的使用量并且还在以每年4·75%的速度增长。
中国政府已发动了动物饲料使用多粘菌素的风险评估,并正在与一些研究小组合作评估MCR-1的影响。
然而作者指出,中国不是农场养殖中使用多粘菌素的唯一国家。许多其他国家,包括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在农业养殖中使用多粘菌素,因此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所有国家都有责任承担并一起努力解决。
在随后的评论中,来自澳大利布里斯班亚昆士兰大学的大卫·帕特森和帕特里克·哈里斯说,农用多粘菌素和动物、食品和人类中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中间的链接已经完成。他们指出,打破这一链接的方法是限制或停止使用农用抗生素:
“这将需要强而有力的政治意愿,我们呼吁中国领导人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否则会造成重大危害性公共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