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时,当观鸟人瞥见一种罕见的鸟栖息在枝头时,或者当汽车爱好者看到一辆经典款式的汽车驰骋而过时,大脑中相同的区域就会活跃起来。
二十几年来,神经系统科学家已经知道了该‘纺锤状脸部区域(FFA)’,它在识别曾经见到的脸部和事物的能力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今一项发表在《认知神经科学杂志》的新研究在此领域更迈进了一步,该研究发现FFA区域皮质的厚度(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能够决定人识别脸部和事物的能力。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脑结构和视觉经验有直接的联系,”范德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Isabel Gauthier表示,她直接负责此项研究。“该研究更加清晰的揭示了此大脑部位与脸部、事物识别的能力有关。”
以前也曾发现,皮质厚度影响着其它一些能力,例如学车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这种关系看起来比较直接:打字或者学习小提琴的进程能引起皮质相关区域的神经元建立新的连接,这就会导致皮质变厚。但是,皮质厚度和识别脸部、事物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貌似不一样。
为了确定此联系,Gauthier和她的合作者,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后Rankin McGugin和Ana Van Gulick,检测了27位男性识别物体的能力,这些来自不同种类的物体被分为了两组:活体和非活体。他们也测试了受试者识别脸部的能力。
使用一种先进的大脑成像技术,研究者能准确定位每个参与者FFA的确切位置,并能检测皮质厚度。分析结果后,研究者发现,FFA皮质厚的男性更擅长识别非活性物,然而FFA皮质薄的参与者更擅长识别脸部和活体物质。
“对于识别脸部和非活体物质,结果完全相反的确很让人吃惊,”Gauthier表示。“并且大脑发育在早期和晚期生命中是完全不同的。”
在脸部和物体识别方面的确有很大的性别差异,所以研究者希望重复试验测试女性的识别力,以查看这种关联是否一致。他们也希望测试一组非专家人员,以追踪他们经过训练成为专家的过程中FFA皮质厚度的变化。
?xml:nam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