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指产品和工作的优劣程度,是生产者、经销者及使用者对产品和工作
共同关注的核心。ISO8402:1994对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
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最高层次,包
含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体系[1]。即在贯穿整个实验室工作中,建立和
实施的标准操作和克服质量影响环节的一种体系。目的在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度和可靠性。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流程表现为:医生开检
验申请单→病人准备→护士采集运送标本→实验室接收和处理标本→检测标本→
审核确认结果→发出报告→临床运用报告诊疗。要克服以往只注重分析中质量控
制倾向,充分认识到分析前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
。文献报道表明[2],分析前过程占整个检测周期的57.3%,临床对检测结果不满
意原因80%可追溯到分析前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收集到合格的标本
,这是保证分析工作顺利进行乃至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2 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做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仅靠实验室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还得医生、护士
、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共同参与。各个岗位人员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合作
,才能完成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临床医生是诊疗方案的策划者,在为患者开出
申请单时,应掌握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临床意义及适应指征,还需了解各检验
项目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生理因素、病理因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食物和
药物因素等[3],方能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护士是标本的主要采集者,也是分析
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参与人员,应明确标本的采集、贮存、运送、防腐剂和抗凝剂
使用等要求,应提高责任心,本着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
作,才能采集到合格的标本。在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过程中,树立生物安全防护意
识,防止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实验人员是实验室产品——检测数据的生
产者,工作体现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
高自身素养,具备检测资格,使用合格的仪器和试剂,并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评
价试验,严格按实验要求控制实验条件、正规操作及做好IQC和EQA工作,建立各
个项目的误差允许范围和参考值,按规定做好检测后样本的保存和销毁工作,提
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并帮助临床正确应用[4];后勤人员参与实验室的设计改造,
设备的安装维护,实验耗材的保障和废品的消毒处理等工作,是做好实验室全面
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因素;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质量。在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
人员涉及医生、护士和实验人员,部门涉及到实验室、临床各科室和后勤相关科
室,没有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不可能完成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3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指导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体系文件通常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5]。编制质量
体系文件的目的是使我们明白在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中做什么?怎么做?内容涵
盖整个实验全程,包括质量管理组织及成员职责,管理程序及方法要求,各个环
节具体作业计划,缺陷界定及处理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是我们工作的指南,是
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依据,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
4 在实行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中需重视的问题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应是写我们所做的,做我们所写的,记录我们所做的,不
是编辑百科全书,更不必花大量的精力去做空洞的文字堆砌,而应该注重文件的
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是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手
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贯彻和实施,落实执行质
量体系文件的监督方案和评价细则,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检测质量的目的。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实验室
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
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发展交汇,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验
方法,实验室人员应及时介绍给临床,及早应用,服务于病人。如传统应用于心
血管疾病诊疗评判的项目,AST、LDH、CK及同工酶等,虽然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但敏感度、特异性及时效性略逊,若辅以超敏CRP、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等项
目检测,不仅可准确及时地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评判,还可以进行风险预测
及愈后评价。另外,实验人员在检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临床,建议补充
项目检测及临床观察,可以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完成遗漏的疾病诊断。笔者所在
实验室在为消化内科一患者做肝功能指标检测时,发现AST异常增高,其余项目基
本正常,即用其标本补充作了相关心脏酶谱检测,结果证实了心肌梗死的实验室
诊断,立即报告临床采取了对症诊疗措施,保护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又如在为住
院患者进行输血前项目检测时,发现TRUST阳性,补充作TPPA检测的同时,通知临
床作感染史调查及相关体征检查,诊断了多起显性和隐性梅毒,及时采取防治措
施,有效地阻止了梅毒螺旋体的传播和扩散。
综上所述,只有实行全程控制,人人参与,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操作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完成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振华.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ISO15189[J].临床检验杂志
,2002,20(特刊):7984.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27(8):483487.
[3]孙步彤,宋丁,盛传伦.影响实验室检查的生理因素和干扰原因[J].中
国实验诊断学,2004,8(4):443444.
[4]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
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6769.
[5]郭健.实验室认可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J].江西医学检验,2005,
23(1):12.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