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性疾病,机体炎症在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特别是采用一些新的敏感的方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发现其轻度升高与冠脉事件、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相关联,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支架置入患者未来事件的因素。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及AS、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一、何谓CRP
CRP是一种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结合,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23KD)以非共价键聚集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蛋白。分子量为115 KD,半寿期为19h,多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分子刺激肝脏细胞合成。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极微。一般新生儿血清CRP<2mg/L,大于此值即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儿童和成人≤10mg/L;10~99 mg/L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100mg/L提示败血症或侵袭性感染等严重感染。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在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在疾病治愈后其含量急速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病毒感染时,CRP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临床上CRP一般作为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用于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以及抗生素疗效观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