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钾、钠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火焰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德国宝灵曼(Boehringer Mannheim, BM)公司推出钾、钠、氯酶法测定试剂盒,可以直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我们利用酶法钾、钠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与火焰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了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测定原理
1.钾的反应原理:磷酸烯醇丙酮酸和二磷酸腺苷(ADP)在钾-依赖性丙酮酸激酶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生成的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NADH)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L-乳酸和氧化型辅酶Ⅰ。NADH的下降速率与标本中的钾离子浓度成正比,在380 nm波长处监测NADH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钾离子的含量。
2.钠的反应原理: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在钠-依赖性β-半乳糖苷酶作用下生成邻硝基苯酚和半乳糖,邻硝基苯酚生成速率与标本中的钠离子浓度成正比,在405 nm波长处监测邻硝基苯酚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钠离子的含量。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1)仪器:日本Olympus AU5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瑞士AVL988-3型电解质分析仪;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生产的6400A型火焰光度计。(2)试剂:均为德国BM公司产品。(3)钾、钠酶法试剂盒(批号分别为1298011和1298054)。(4)标准液:第一标准K 2.5 mmol/L,Na 140 mmol/L;第二标准K 8.0 mmol/L,Na175 mmol/L。(5)复合质控血清Precinorm U(批号:186719)和Precipath U(批号:185259)。
2.方法:实验参数设定:(1)钾的参数:样本量7 μl;试剂Ⅰ(R1)250 μl,试剂Ⅱ(R2) 100 μl;第一波长(λ1)380 nm,第二波长(λ2) 410 nm。方法:两点法,负反应;第一点为11(396秒),第二点为15(540秒),间隔时间144秒;AA双标准定标。(2)钠的参数:样本量10 μl;R1:250 μl,R2:100 μl;λ1:410 nm,λ2:660 nm。方法:两点法,正反应;其它参数同钾的参数。(3)计算:设定高、低标准浓度分别为CH、CL,高、低标准及标本吸光度变化分别为△AH、△AL、△AT,计算如下:
钾、钠浓度C=CL+(CH-CL)×
3.选择AU5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标程序进行定标,火焰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按使用说明操作,统一使用BM复合质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
三、结果与讨论
1.结果:(1)线性试验:配制浓度分别为1.25、2.50、5.00、7.50、10.0、12.5 mmol/L的钾标准液和浓度为45、90、132.5、175、220 mmol/L的钠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钾1.25~10.0 mmol/L,钠45~175 mmol/L。(2)精密度:取不同浓度混合血清分别测定钾、钠,连续测定20次,测得批内CV,钾CV:1.116%,钠CV:0.939%;用Precinorm和precipath两种复合质控血清每天测定一次,连续测15天,日差变化的CV值分别为:钾1.62%~1.81%;钠1.97%~2.52%。(3)回收试验:在用酶法测得钾、钠浓度的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液,测得钾的平均回收率为99.2%,钠101.5%。(4)相关试验:随机取30份标本血清分别用酶法、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钾、钠,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酶法与火焰光度法比较,回归方程为:钾Y(酶法)=1.033 3X-0.297 6,r=0.992 4,钠Y(酶法)=1.027 8X-0.759 5,r=0.986 3。酶法与离子电极法比较,回归方程为:钾Y(酶法)=1.002 6X-0.220 4,r=0.998 3;钠Y(酶法)=1.078 4X-1.001 5,r=0.989 9。
2.讨论:酶法测定钾、钠一般要求双试剂,适应于较大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基本满足临床要求,同时与火焰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有较好的一致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点:(1)比色杯一定要洁净,特别是使用塑料比色杯时,要求注意挑选和定期更换,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2)冲洗水或稀释水要用去离子水,以减少水中钾、钠离子的干扰。(3)每次复溶配制试剂必须进行重新定标。
钾、钠酶法测定操作简便,弥补了生化分析仪不能同时测定钾、钠的不足,在方法学上提供了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