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行业动态
返回
首页
行业动态
产品信息
实验室信息
实验技术
标准法规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加速中外地学合作
发布时间 2006/11/11 点击 1171 次
北京二次离子探针中心高效运行获高产。利用其产出数据,中外学者2003年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33篇,2004年73篇,包括Nature一篇。
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出资2600万元,按出资比例分配机时、以共建共享方式建立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二次离子探针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运行效率和科研成果产出率现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据悉,3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中心的二次离子探针(SHRIMP II)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表大量文章。2003年,相关学者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33篇,2004年增长到73篇,包括Nature一篇。
北京二次离子探针中心是对矿物和其它微区同位素进行分析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使用它研究地质年代和宇宙年代,其核心部件是世界第九台二次离子探针。中心成立3年来,按出资份额提供各科研机构使用时间,每年机时分配为:国土资源部40%,中科院20%,各高校20%,港台地区8%,国外12%,国内外地学界专家学者均可使用。
中心建成后,目前共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科院、大专院校以及港台地区的30多个单位的107名科研工作者在使用中心的SHRIMP II对自己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一批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学者也来此中心上机操作。该中心坚持实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分析的高效运行机制。若按照对通用大型科学仪器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统计,中心SHRIMP II的利用率高达450%。据中心负责人刘敦一教授介绍,目前同类仪器中仅澳大利亚的两个实验室与中心有相近的开放程度和高效率。
在众多成果中不乏世界一流水平成果,如该中心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测定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颗老于43亿年又具有37亿年变质增生壳的最老锆石,打破了国际上41亿年的测试纪录。此外,科研人员应用SHRIMP II精确定年,测出了我国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变质演化的三个阶段并获得准确的时间,同时计算出超高压岩石由深部返回地表的“折返速率”,这是一项突破性的进展。
面向国际开放使得该中心很快为全球同行所熟悉,被国际广泛认同。过去是西方人拿着新技术和经费到中国来做中国的地质研究,而中心开始借助SHRIMP II把研究做到了国外去。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地学家了解全球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周边国家的地质、环境和资源等情况,这则涉及国家长远战略利益。
[来源:来宝网【www.labbase.net】]
首页
|
我要求购
|
展会信息
|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