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度仪使用说明
一、使用步骤
准备工作
校准仪器:
使用标准量块或校准件对轮廓仪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需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
清洁工件:
被测物体表面需清洁,无油污、毛刺等,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固定工件:
将工件平稳放置在测量台上,确保无晃动(必要时使用夹具固定)。
设置参数
选择测量模式(如粗糙度、轮廓形状、台阶高度等)。
设置扫描范围(X轴行程)、测量速度、采样间距等参数。
根据需求选择探针类型(如金刚石探针、球形探针等),并确认探针安装牢固。
开始测量
手动或自动控制探针接触工件表面(注意轻放,避免碰撞)。
启动扫描,仪器自动记录表面轮廓数据。
实时观察数据曲线,确保无异常波动(如跳针、噪声等)。
数据分析
使用配套软件分析轮廓数据,如计算Ra/Rz(粗糙度)、轮廓偏差、波峰/波谷间距等。
生成报告,导出数据或图形(如PDF、Excel格式)。
结束操作
升起探针,移出工件。
清洁测量台和探针,关闭电源。
二、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
避免振动、温度波动过大(理想环境:20±1℃恒温)。
防尘、防潮,尤其是光学轮廓仪对清洁度要求更高。
探针保护
探针尖端脆弱,测量时需控制接触力,避免磕碰。
定期检查探针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软件操作
不同品牌(如Mitutoyo、Taylor Hobson、马尔等)的软件界面差异较大,需熟悉具体操作流程。
注意设置滤波参数(如高斯滤波、RC滤波),避免数据失真。
特殊测量
深槽或陡坡:需选择合适角度的探针,防止探针杆干涉。
软材料(如塑料):减小接触力,避免划伤工件。
三、常见问题解决
数据跳点:检查工件固定是否松动或表面有污染。
曲线噪声大:降低扫描速度或更换磨损探针。
仪器报警:确认是否超量程或探针未正确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