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行业动态
返回
首页
行业动态
产品信息
实验室信息
实验技术
标准法规
我国学者拓展超分子自组装研究占国际领先地位
发布时间 2006/11/11 点击 1754 次
1月2日,在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颜德岳教授及其博士生周永丰、侯健的论文《形成宏观管子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研究》。论文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宏观自组装现象,由一类新型的不规则的大分子自组装得到了厘米长度、毫米直径的多壁螺旋管,将超 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拓展到了宏观尺度,使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据介绍,超分子自组装是近年来国际科技界关注的一个前沿热点。人们知道蛋白质、细胞乃至生命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装来实现的,因此自组装的研究对揭开生命现象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自组装还是目前用来制造纳米材料的最方便最普遍的途径之一。特别对于制造结构规则的功能材料,自组装已经显示出独一无二的优越性。可以说,自组装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前景,因此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
由颜德岳教授课题组进行的这项研究,始于1998年冬。当时,侯健博士和颜德岳教授第一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宏观薄膜的自组装现象,颜德岳马上就意识到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艰苦的实验。在颜德岳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五年多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成功地使自组装得到了形貌更为完美的宏观多壁螺旋管,并经多次重复测试,均重现了自组装现象。
这项研究结果所展示的从分子直接自组装得到宏观物体的过程和生命物体的形成过程有关,为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启示。另外,这项研究开创了不规则大分子自组装的先河,拓宽了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范围,同时提出和证明了宏观超分子自组装机理,不仅阐明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且对其他不规则大分子自组装具有指导作用。由于诸多的自然现象,如血管、腔肠和植物茎杆都是由有机分子通过宏观自组装形成的,这项研究成果对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来源:来宝网【www.labbase.net】]
首页
|
我要求购
|
展会信息
|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