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行业动态
返回
首页
行业动态
产品信息
实验室信息
实验技术
标准法规
安光所激光早期癌症诊断仪通过专家验收
发布时间 2006/11/11 点击 1529 次
由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新加坡新科激光精密器械(安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时域法激光早期癌症诊断仪于12月26日在合肥通过了专家验收。专家们认为,时域荧光法为新技术,仪器的技术性能是先进的,它为可探及的早期癌症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诊断方法。并认为该仪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坚实的产业化基础和很好的市场前景。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科学家们开始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来诊断早期大肠恶性肿瘤,LIF诊断仪器包括激发光源、传导光纤、光耦合器、多色仪、光学多道分析系统、计算机等等。它虽为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较可靠的手段,但存在明显缺陷:不同癌组织的荧光谱线无规则(峰值的位置不同),探测到的荧光谱线太弱,不清晰;对操作人员要求过高;设备造价昂贵(约100万元人民币)。因此,难以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
安光所的科研人员吴先友、刘佩田等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用355纳米激光还是用370纳米激光作为激发光,对同一病例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固有荧光谱线特征基本相同,作归一化处理后的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而激发光反射强度的对比与荧光正好相反,这符合能量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推出了全新方案的LIF技术应用设备,基本原理是用355纳米激光作激发光源,激发光通过中心光纤传输作用于被测物,产生自体荧光,再用光电倍增管分别探测激发光的反射光和自体荧光在时域的强度分布,然后用计算机采集、处理并显示时域信号,实时打印。样机完成后,他们对安徽省立医院提供的胃、大肠等标本的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进行实测,直观清晰的图像显示: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荧光强度、时域特征存在明显差别。后者自体荧光强度比前者大50%左右,其荧光峰值、延迟时间都大于前者,符合率达100%,而且仪器布局合理,操作简便。专家们建议:应抓紧投入临床试用,获取相关临床诊断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尽快做成产品,造福社会。
[来源:来宝网【www.labbase.net】]
首页
|
我要求购
|
展会信息
|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