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处置突发事件”任务对官兵精神行为影响的研究

来宝网 2012/12/4点击1067次

“处置突发事件”任务对官兵精神行为影响的研究

  摘 要 探讨执行“处置突发事件”(简称处突)任务对战士精神行为的影响。本课题分两个部分进行: ①调查曾执行“处突”任务的战士1 033名,其中打击走私200 人,抗洪救灾338 人,维护社会治安187 人,追捕逃犯98 人,国际首脑会议执勤210 人,对照组为未执行“处突”任务的战士200 人。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其精神行为改变。②取36 只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分为4 组,每组9 只,建立不同强度的束缚应激损伤模型,采用跳台实验检测空间辨别能力,避暗实验观察被动回避反应能力。结果显示,应激反应程度以追击逃犯者较重,其次是维护社会秩序、抗洪救灾、打击走私和执行国际首脑会议保卫者,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健忘、幻觉和无信心等。动物实验表明,随应激时间延长,大鼠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明显下降( P < 0101) 。本研究证实,应激可使人和大鼠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

  关键词 应激精神行为突发事件

  “处置突发事件(下称处突) ”是武警部队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执行任务中官兵会受到心理的、环境的、躯体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为了探讨部队官兵执行“处突”任

务中对应激反应强度的耐受性及对精神行为的影响,我们于2001 年8 月~2002 年3 月,调查曾经执行各种“处突”任务的官兵1 033 名,了解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精神行为表现,并提出了预防应激反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应激动物模型,对大鼠进行跳台和避暗实验,以探讨应激对大鼠记忆和反应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执行“处突”任务组官兵1 033 名,均为健康男性,年龄17~24 岁,入伍2~5 年。文化程度:初中233 名,高中790 名。来自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执行的任务包括:打击走私(200 名) ,抗洪救灾(338 名) ,维护社会秩序(187 名) ,追捕逃犯(98 名) ,执行国际首脑会议保卫任务(210 名) 。另选未执行“处突”任务的战士200 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健康男性,年龄17~20 岁,入伍2~4 年。文化程度:初中80 名,高中120 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向被调查者讲清调查的意义,采取不记名方法,一人一表自行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执行“处突”任务,接受命令或动员后是否出现入睡困难、夜间多梦、早醒、夜语症、自动动作、健忘、装病或开小差等表现。在完成任务中是否有幻觉、不接受敌方投降、将敌人致残、同归于尽、大小便失禁、无信心或拒绝战斗等表现。

1.2.2  动物实验 为进一步阐明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尤其是对记忆力的影响,36 只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体重160g 左右,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环境医学研究所二级动物房提供) ,共分为4 ,每组9 ,取束缚应激法,束缚前为对照,束缚后1234 周对大鼠行跳台实验检测空间辨别能力和采用避暗实验观察大鼠被动回避反应能力。跳台实验步骤为: ①将大鼠放入反应箱内适应环境3min ,然后立即通以36V 交流电,动物受到电击,跳回平台,躲避伤害,但可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受到电击,又迅速跑回平台上; ②记录5min 内跳台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h 后重作测验,此即记忆保持测验。避暗实验步骤为: ①将大鼠面部背向洞口放入明室,同时启动计时器,动物穿过洞口进入暗室受到电击,计时器自动停止,取出大鼠,记录每鼠从放入明室至进入暗室遭电击所需的时间,此即为潜伏期; 24h 后重作测验,记录每鼠入暗室的潜伏期和5min 内的电击次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在执行“处突”任务接受命令和动员后,追逃犯组和维护社会秩序组人员入睡困难分别为30.6 %21.9 %,早醒为19.4 %15.5 %,健忘为9.2 %5.9 %,不自主动作为8.2 %4.3 %,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 ,1) 。在执行“处突”任务中,追逃犯组和维护社会秩序组出现幻觉分别为15.3 %4.8 %,对完成任务无信心者分别为9.2 %5.9 %,出现大小便失禁者分别3.8 %1.1 %,说明这两项任务执行中,对自身安全危险性较大,战士处于过度应激状态下(2)

 

2.2  动物实验结果

2.2.1  不同束缚时间对大鼠空间辨别能力的影响 随着对大鼠束缚时间的延长,大鼠跳台错误次数增多,空间辨别记忆保持的能力下降(3)

3  不同束缚时间对大鼠空间辨别能力的影响( n = 9)

不同应激           第一次测试(1h)               24h 再测试(1h)

 强  度     台上时间(s)    跳台次数      台上时间(s)    跳台次数

束缚前         260±16       3.5±1.4        275±11       2.7±1.0

束缚1        240±23       2.3±1.3        247±11(1)        2.2±0.8

束缚2        210±31(1)        2.8±1.3         205±22(1)        2.5±0.5

束缚3        79±48(1)          1.9±1.3         69±47(1)        2.0±1.0

束缚4        31±27(1)          1.3 ±1.0        30±21(1)        1.1±0.8

  注:与束缚前比较,(1) P < 0.05

2.2.2  不同束缚时间对大鼠被动回避反应能力的影响

 避暗实验观察大鼠被动的回避反应能力明显减弱,束缚4 周后,在明室时间由295s 减少至119s。说明动物记忆和反应能力随应激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4)

4  不同束缚时间对大鼠被动回避反应能力的影响( n = 9)

不同应激        第一次测试(1h)            24h 后再测试(1h)

强  度    明室时间(s)    逃避次数    明室时间(s)    逃避次数

束缚前       294±2        1.8±0.7      295±1        1.7±0.5

束缚1      293±2        2.2±1.2      282±27       2.8±0.8

束缚2      273±10(1)        1.8±0.8       273±12(1)        1.8±0.7

束缚3      241±10(1)        3.5±1.0       229±25(1)        2.8±0.8

束缚4      135±75(1)       2.0 ±1.6      119 ±76(1)      1.8 ±1.6

  注:与束缚前比较,(1) P < 0.01

3  讨 论

执行“处突”任务应激反应是指身心正常的武警官兵在环境极端恶劣条件下出现的心理反应,分适度(生理范围内)和过度两种状态。适度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士兵战斗、执勤能力提高,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则表现为战斗、执勤能力的削弱,甚至是暂时性能力丧失。引起“处突”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分为一级和二级。“处突”环境对参加人员的心理威胁为一级应激源。即在所有创伤性“处突”环境下,官兵所“感受到的”任务对自己生命的严重威胁,以及其所产生的无法适应的感觉和随之产生的持久的愤怒和无助的感觉。此阶段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眠、健忘等。二级应激源是“处突”人员应激的“免疫防御”能力削弱的因素。主要包括睡眠剥夺、过度疲劳、营养不当及无食、水等。一级应激源对“处突”应激反应的作用是引发,二级应激源的作用是诱发。本组调查表1 内容为一级应激源的作用,而表2 内容为二级应激源作用。本组调查发现,武警战士应激反应程度以追捕逃犯者较重,其次是维护社会秩序、抗洪救灾、打击走私和执行国际首脑会议保卫者,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健忘、幻觉和无信心等。本组动物实验也证明,随应激时间延长,大鼠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应激可使人和大鼠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且与应激强度、时间、环境和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拟真训练或执行安全的国际首脑会议保卫等不可能对官兵的生命构成现实威胁的任务,只能部分提高应激耐力,达不到令人满意的预防“处突”应激反应的效果。

在执行“处突”任务中,真正能够对抗应激源,能很好预防战斗应激反应的是指挥员的卓越指挥能力和部队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在特定环境下,战士生存或免受损伤的希望是寄托在指挥员的指挥技巧及引导士兵信任的能力上。指挥员对应激反应要有正确认识,应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能成为离开部队的理由。应激反应的预防要点有: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强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的水和食物供应。应激反应较强者采用就近、及时、期望三原则处理。

推荐仪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