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官方发布消息,为表彰水稻所陈学伟研究团队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论文“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并发现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径,学校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
消息一出,“天价论文”、“中国大学真有钱”等等舆论把陈学伟团队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所谓的新闻媒体者用诸如上述图片或者题为“一篇论文值一千万”的文章大肆吸引民众眼球,部分不明真相的读者也确实被这些“标题党”给误导了。7月3日,该论文作者之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教授在其个人博客发表文章,对“1350万”做出了解释。
真 相
1350万并不是直接奖励,人均在2万左右
事实上,如果不是部分媒体的别有用心,民众也不会被这部分“标题党“误导。仔细阅读四川农业大学官网的奖励信息可以发现,这1350万并不是直接奖励,而是由50万元团队奖励和1300万科研经费奖励(其中,50万元是一次性资助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250万元是分5年资助的科研经费)组成。
图片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官网
由此可见,这1350万,只有50万是奖励给团队的现金奖励,人均在2万左右,这对于一个科研团队来说其实并不算高。剩余的1200万是后期的分期科研经费,用于支持陈学伟团队对水稻的继续研究。
透 析
学术成果人均2万的资金奖励能算高吗?
对于有科学背景的人都知道,《Cell》杂质在国际学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要在《cell》杂志发表文章,需要常年累月的基础学术研究,有独树一帜、影响广泛的科学“重大发现”。
自2011年陈学伟从美国回校组建实验室开始,就投入到此项目的研究中,历时七年多的时间,终于发现水稻天然变异位点,这一变异位点在提高抗病性的同时,对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没有明显影响,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清楚完整地揭示了抗病调控机制,解决了抗病基因耐药性的国际难题,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新路径。
陈学伟团队的发现是造福人类的发现,此项技术无疑将成为全世界人类的福音。该文也实现了四川农业大学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 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陈学伟团队取得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校方奖励1350万,其中的1300万算是未来五年资助的课题经费,只有区区的50万才是对团队的物质奖励,人均2万的资金奖励能算高吗?正如很多有网友戏言,“与很多明星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出场费相比,这算哪门子奖励呢”!
观 点
拒绝标题党 科研奖励更多的是责任
从这个事情来看,一些媒体工作者的职业良心出了问题。如果是一位有职业良知的媒体从业人员,不应该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标题来吸引眼球,而是应该把重点落在这篇论文的价值,落在团队的拚搏精神上,这样才能弘扬正能量。因此,不管新老媒体都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教育,不能再让“标题党”横行,造成虚假新闻盛行,更不能让“标题党”对不明真相的民众施加精神暴力,污染舆论传播环境。
陈学伟教授
对于这次学校的奖励,陈学伟如是说道,学校就是想让我们安安心心地做好科研工作,虽然说是奖励,但更多的是责任。这个责任可能比以前更重,不仅得把工作做好,还得把年轻人培养好。不然我怎么对得起学校这么大的经费支持力度呢?这是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学者最真实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