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 2020/11/5点击1053次
红细胞&微循环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1836年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微循环中的红细胞聚集也增加。50年后,科学家发现了红细胞聚集的病理生理作用。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是由红细胞相互粘附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所形成,多发生在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中,并用图解叙述了心血管、呼吸、血液、肿瘤等系统疾病的红细胞聚集。
红细胞聚集带来的危害
近年来,国内外较重视红细胞聚集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由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影响红细胞聚集的一个主要因素,而红细胞聚集增高是导致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增高的重要原因,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这里分享一例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红细胞聚集 ,并探讨红细胞聚集增强及其对心绞痛发病影响的研究
这是一组案例的血液成分对比,平均年龄为52.5岁,通过数据的可以发现,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在涉及冠心病血液流变异常的血浆凝血因子、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状态的诸因素中,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是导致其血液高粘滞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作为血液成份的主体, 其聚集体增多可闭塞小动脉入口,致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缺血缺氧。反之组织缺血缺氧,又使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及血小板粘附性增强 ,导致血液粘度更加增高。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造成心输出量和微循环有效灌注减少,引发心绞痛或心梗!
关注红细胞聚集
所以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应时刻关注自身的红细胞聚集状态,除血脂,血糖,血压之外更应该注意筛查红细胞状态,无论是变形性还是聚集性,都应该作为重点监测指标。
但一般的生化常规血液检测都需要抽取3-5毫升血液,不适于频繁检测。并且检测报告一般也需要1-2天才能拿到。也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
那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红细胞筛查的困境么?
EIS红细胞聚集筛查系统
EIS的应用,使得实时观察并测定活体内红细胞动态变形能力成为现实,它改良了传统的活体标本制备技术和微循环观察装置,采用影像仪直接观察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行为的动态图像,对活体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的观测更先进、更精确。EIS将为临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检测提供可靠参数和数据。
对于红细胞聚集性较低的人群,我们可以通过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对于红细胞聚集性较高的人群,仅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往往见效较慢,可同时辅助药物或ERS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进行针对性干预康复。
ERS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
ERS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采用仿生脉冲磁共振原理,结合极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及空间电磁场控制技术,通过多组脉冲发射源列阵重组,发射极低频PEMF,修正红细胞膜表面的电荷异常分布,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减少和消除红细胞聚集状态,预防因红细胞聚集引起的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栓塞等血栓类疾病。
磁场频率3-30Hz,强度<40μT,
操作界面采用模块化设计,
治疗简便、快捷、安全,
治疗过程,对正常细胞无损伤。
每次治疗时间25-60min,治疗1-2周就会有明显效果。
治疗前后效果对比: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6]。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EIS红细胞影像系统+ERS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相结合的多维度检测+干预方式,形成了全身健康风险评估、评估、针对性干预的闭环管理,可早期发现红细胞功能障碍、全身器官功能障碍并予以安全、有效、快速的干预,对因红细胞聚集而引发的慢性疾病防治意义重大。
Health Risk Appraisal